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中國——寫在第11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 肖春飛 孫麗萍 許曉青)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如期而至。我們聽到天籟之音,我們看到雲衣霓裳,我們嗅到洋溢在空氣中的凝聚著激情、創意、夢想與美好的藝術的味道。

    這是被文化潤澤的城市,這是被文化潤澤的中國,這是被文化潤澤的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之際,文化給我們提供了慶祝的舞臺、抒懷的空間、雅致的視角與激情的參與。

    前人有輝煌的遺産,今天有偉大的創造--在復興之路上,文化中國,面向世界自信亮相。

    “用藝術點亮心靈”

    17日、18日,一年一度的“新上海人歌手大賽”的選拔賽正在普陀區圖書館緊張進行。

    參賽者是農民工、醫生、大學生、廚師、白領……但是,一旦踏上這個舞臺走到聚光燈下,他們瞬間都變成了明星。音樂,就是他們的“水晶鞋”。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在上海工作、生活但是沒有上海戶籍的“新上海人”。他們平時忙忙碌碌,有壓力,有挫折,但他們心中始終奔涌著對藝術的追求。

    這項賽事始於2006年,原來是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活動,翌年升級為市級活動,並迅速成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一大品牌項目。

    1999年隻身來到上海的內蒙古姑娘斯慶高娃,一下火車就傻眼了,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在這個跟草原完全不同的大城市立下足來。後來,她在居委會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新上海人歌手大賽,“百靈鳥”般的婉轉歌喉,征服了聽眾。

    現在,斯慶高娃在上海紮下根來,她説:“剛來上海時,我經常想念大草原,每年回好幾次家鄉。現在,我在上海有車有房,家人來到身邊幫我打點公司,我已經離不開上海了!”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藝術節已經走過十一年。十一年來,這一藝術盛會最大的變化,是“殿堂”味漸淡,“廣場”味愈濃。“天天演”已聞名遐邇,“周周演”則熱力四射。文化藝術的陽光,照到了更多人的身上。無論上海人還是新上海人,不僅是觀眾,而且是參與者,越來越多的群眾文藝骨幹登上國際舞臺。正因為如此,藝術節越辦越紅火,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參與認可。

    上海,是一個縮影。

    黨和國家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強調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正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陶冶情操、感受快樂並在無形中凝聚精神。

    無論是“村村通廣播電視”,還是博物館、紀念館逐步對民眾免費開放;無論是滿足農民文化需求的送書下鄉、流動舞臺車,還是像上海等大城市這樣滿足進城務工人員的週末露天電影、“新上海人歌手大賽”……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城鄉文化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從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計劃性的文化産品供應到尊重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的自主性和選擇權,我國城鄉文化設施面貌一新,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進一步實現!

    “用藝術點亮心靈”,這是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口號。快速城市化帶來焦慮,社會轉型期帶來裂變,全球金融危機帶來陰霾,文化,鼓勵信心,縮短距離,豐富情感,正如德國大文豪歌德所言:“要想與這個世界結合,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

    文化,讓生活更燦爛!

    2009,中國文化“點睛”之年

    “一曲琵琶幾重意,騷人代代賦新詩。”從《野斑馬》《中國貴妃》一直到《一把酸棗》《牡丹亭》,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歷來重推中國原創首演的劇目作為藝術節開閉幕式演出。今年,湖北歌劇舞劇院新創排的民族舞劇《王昭君》為本屆藝術節隆重啟幕。

    這是傳頌千古的“昭君出塞”的動人故事,首次以舞劇形式搬上舞臺,這也是該劇在全國首度亮相。在上海的舞臺上,《王昭君》獨特浪漫的楚漢文化和豪放狂烈的塞外草原藝術有機結合,以纏綿悱惻的肢體語言演繹昭君的離愁別恨、傾國風采。

    無疑,這是又一部在上海昂首走向全球市場的中國大戲。

    11年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張即日,就將支持、扶植原創劇目寫在自己的大旗上。

    “從去年開始,政府對藝術節參演劇目進行補貼,從每屆參演劇目中評選出10大優秀劇目,補貼金額從10萬到60萬不等,大大提高了參演積極性。政府資助尤其向具有創新精神的國內原創劇目和海外來華首演的劇目傾斜。”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總裁陳聖來説。

    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一些藝術節一樣,上海國際藝術節正在變成一個文化創新的試驗田。人們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可以看到國內外新鮮出爐的、有探索性的、原創的、時尚的舞臺藝術作品。

    十月的上海,成為中國文化豐收之地,折射出與經濟建設同樣碩果纍纍的文化建設:文藝創作日益繁榮、精品佳作不斷呈現,文化市場和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已經找到,文化建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在不平凡的2009年,中國文化産業實現了逆勢飛揚。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果,使中國文化産業在市場洗禮中歷受磨練,愈來愈捕捉到文化市場的真諦:改革與開放同步,內容與市場合拍。人們驚喜地發現:原來《風聲》《建國大業》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也可以拍得這樣好看,原來中國也可以有自己的“夢工廠”……

    當全球金融海嘯橫掃全球時,中國文化産業關鍵時刻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今年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標誌著發展文化産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上海國際藝術節創辦于1999年,其歷史發展的11年,也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展步伐最快、中國文化産業發展逐漸加速的11年。

    今年是中國文化的特殊一年,而上海國際藝術節,無疑是這一年一個令世界驚艷的點睛之筆!

    “文化中國”崛起於世界

    在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中國與世界激情相擁!

    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劇目中,不少劇目都是“中國首演”,一些甚至是“世界首演”--世界最“酷”芭蕾舞團蒙特卡羅芭蕾舞團的《灰姑娘》、阿根廷探戈舞劇《天使降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蘇格蘭現代舞《溫柔的誘惑》、德國話劇《狗鎮》、比利時兒童多媒體劇《雪球》等,都在本屆藝術節上亞洲首演,或者中國首演。

    “舉辦一個充滿歡樂的藝術節,無疑是為國家慶祝最好的方式,非常榮幸能在新中國的60週年生日之際來華演出!”蒙特卡羅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歐洲頂級編舞大師讓·克裏斯多弗·馬約説。2004年,他曾帶領這支具有近百年曆史的舞團首次造訪中國,在北京演出,當時的門票價格被炒到了2萬元一張,轟動一時。

    馬約説,再度來華,他感到了的不僅是中國城市容貌的巨變和經濟蒸蒸日上帶來的生活沸騰之感,更重要的是,“中國具有偉大的文化傳統,甚至比歐洲的文化傳統歷史更為悠久。通常來説,這樣的國家,隨著它經濟的強盛,必然會興起文化發展的高潮,去重續它文化的輝煌。因此,我對中國未來在文化藝術上取得的成就非常期待!”

    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國,正在世界崛起!

    在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前兩天的10月16日晚,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濟南開幕,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文藝演出中,泰山拔地而起,黃河磅薄入海,孔子聖潔降生,“禮之用,和為貴……”古老的箴言由稚嫩的童音傳遞到人們耳邊,先師孔子的智慧穿越了2500年的時空,到今天依然溫暖著我們心靈。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德國,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展著名的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親臨現場,將立體的“書”字按壓推入背景綵燈中,揭開了中國主賓國的開幕式活動。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在本屆書展上設立了兩個展區,展示漢語言文化的魅力與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如今,孔子學院已在全球如雨後春筍般生長。

    本屆上海國際藝術節,世博元素隨處可見。無疑,繼北京奧運會後,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中國文化又一次向世界的重要展示。

    上海世博會國內參展顧問黃耀誠説,上海世博園區,從精巧的多姿多彩的展館設計到精心挑選的國寶式的展品佈局,無一不是以文化為核心。兩萬多場的娛樂演出活動,經典的、時尚的、傳統的、大眾的,統統會聚在這個時期,除了滿足人們精神的需求,滿足人類對快樂的渴望和追求,更深層的含義是要把本國民族的魂、民族的根、民族的生活方式,就是本地文化能夠凸顯出來,以獲得世界更多的認同,“文化盛則國家強,更深刻的、也能更多獲得尊重的,必定是厚重的文化!”

    加拿大人大山是一個“中國通”,他參加了北京奧運會,又將參加上海世博會。

    “奧運會是中國把自己展現給世界的一個最好的機會,世博會也是這樣。”大山説,他同時表示,跟17天的北京奧運會相比,為期半年上海世博會,是更深、更廣、當然時間更長、規模更大的一種國際交流的活動。

    在上海,全世界都將看到一個“文化中國”!

 
 
 相關鏈結
· 陜西民間藝術團啟程赴英參加“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 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拉開帷幕 歷時一個月
· “兩岸城市藝術節--上海文化周”13日在台北揭幕
· 趙少華:"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為對話提供舞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