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1日電(記者王大千)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青海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高原環境下煉焦工藝適應性研究”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標誌著我國在高海拔低氧條件下的冶金焦産業化生産技術獲得突破。
據了解,青海省發展焦化産業主要依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木裏江倉煤田的煉焦煤,這裡的煉焦煤雖有低灰、低硫、易洗選的優點,但鏡質組含量不高,鹼金屬含量較高,黏結性和結焦焦性差。同時,由於木裏江倉煤田位於高海拔地區,採用在低海拔地區適用的煉焦工藝技術指導這裡的煉焦生産存在技術上的困難。
為突破技術難題,充分利用木裏江倉煤田的資源優勢,2006年10月,青海省科技廳以青海江倉能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年産70萬噸冶金焦産業化工程為契機,面向國內公開招標,並確定由青海江倉能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武漢科技大學共同承擔實施“高原環境下煉焦工藝適應性研究”科技項目。
科研人員系統研究了高原環境因素對焦爐體熱工效率的影響及變化規律、青海煤炭資源特性與焦炭質量的相關性、高原環境下焦爐加熱調節和加熱制度、焦化環境保護措施等,取得了木裏江倉焦煤在高爐熱態下的抗碎強度、耐磨強度等關鍵技術數據。新工藝成功解決了高海拔條件下氧氣密度低對煉焦工藝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利用青海煉焦煤特性、配煤煉焦優化應用的突破,取得了多項焦化生産環境保護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這項科技成果已成功應用於青海江倉能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年産70萬噸冶金焦産業化工程,不但降低了生産成本,而且使焦炭質量由原來的三級冶金焦穩定提高到優質一級冶金焦的水平,年産值達12億元以上,年新增利潤5487.6萬元。
這項科技成果的成功應用推動了焦化行業的技術進步,對我國高海拔地區建設更大規模煉焦項目具有示範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