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泰國華欣10月25日電(記者楊海雲 張秋來)第十二次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10+3)領導人會議24日晚在泰國華欣發表主席聲明,與會領導人強調在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等領域加強合作。
東盟10國領導人、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出席了10+3領導人會議。
聲明説,各國領導人批准了10+3財長會議今年5月在印尼巴厘島通過的協議,將在年底前實施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並且建立一個獨立的區域經濟監測機構。各國領導人對為促進亞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而建立最初規模為5億美元的區域信用擔保和投資機制基金表示歡迎,同時對中方向該基金提供2億美元表示歡迎。
聲明表示,各國領導人將致力於密切合作,以確保今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獲得成功,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及“巴厘行動計劃”的原則及條款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聲明指出,各國領導人重申將10+3機製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要載體,由東盟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此外,他們還強調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
聲明説,與會國領導人通過了東盟-中日韓糧食安全與生物能源開發合作聲明,重申將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作為優先考慮的目標。
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東盟國家逐步認識到啟動新的合作層次、構築全方位合作關係的重要性,並決定開展“外向型”經濟合作。1997年12月,首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0+3)在馬來西亞舉行。與“10+3”並行的是東盟分別與中日韓領導人舉行的會議,即三個“10+1”領導人會議。近年來,10+3和10+1合作機制從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拓展,已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
東盟成立於1967年8月,現有10個成員國: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第四屆東亞峰會發表主席聲明
新華社泰國華欣10月25日電(記者朱麗 張秋來)第四屆東亞峰會25日在泰國華欣舉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國領導人討論了朝鮮半島去核化等問題上的立場,同意在經濟、教育、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加強合作,並在會後發表了主席聲明。
聲明説,與會領導人重申應通過外交途徑和相關各方合作,對朝鮮半島去核化問題採取和平和全面的解決方式,並表示充分支持儘早重啟六方會談,以促進該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
與會領導人對在倫敦和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邀請東盟主席國參加表示感謝,並且希望東盟主席國領導人和東盟秘書長今後能繼續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聲明説,韓國作為2010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的主辦國在本次會議上聽取了其他各國領導人的觀點。與會領導人一致認為,各國財政部長應在適當的時候舉行會議,以便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之前協調各方立場。
與會領導人表示,將繼續為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做出積極貢獻,並一致同意要共同努力確保哥本哈根大會的成果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厘島路線圖”的原則和規定。
會議重申教育合作是東亞地區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並對中國在未來5年內向東亞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20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和200個公共管理碩士獎學金名額的計劃表示歡迎。
與會領導人對24日東盟峰會關於促進東盟連通的聲明表示支持,一致認為東盟內部連通的增強將有益於東亞地區,並且希望進一步促進東盟與6個對話夥伴國之間的連通。
在自然災害變得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情況下,本次東亞峰會通過了東亞峰會災害管理華欣聲明。主席聲明説,與會領導人已要求本國相關官員和部門研究如何實施災害管理聲明中建議的措施,包括在現有東盟框架和機制下建立一個地區性災害反應聯絡網絡等。與會領導人已委派相關官員起草一項災害應對標準化操作程序。
第四屆東亞峰會是23日至25日在泰國海濱城市華欣舉行的第十五屆東盟峰會以及東盟與對話夥伴國系列峰會的一部分。
東盟與中日韓發表糧食安全與生物能源開發合作聲明
新華社泰國華欣10月25日電(記者朱麗 張秋來)第十二次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10+3)領導人會議25日發表了東盟與中日韓關於糧食安全與生物能源開發合作的聲明。
聲明説,與會領導人決定委派各國農林部長諮詢相關部門和國際機構,就可持續、一體化的糧食與生物能源的生産與消費問題制定全面戰略,以促進糧食與生物能源生産兩方面的資源優化配置。這一戰略方案將在2010年的東盟10+3會議上提交給與會領導人審議。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