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4日電(記者 楊金志)在上海,每天早晨街頭巷尾、小區公園晨練的隊伍數以百萬計,其中很多人都參加了拳操隊、跳舞隊、合唱團這樣的社區活動團隊。近年來,上海堅持對群眾社區活動團隊的黨建全覆蓋工作,堅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讓和諧社區建設有了堅強的主心骨。
上海市社會工作黨委書記施南昌告訴記者,上海的團隊黨建遵循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原則,同時注重培育團隊中黨員骨幹。黨組織對團隊事務不是大包大攬,而是通過“支部引領團隊、黨員活躍團隊、團隊凝聚群眾”的柔性方法,引導團隊在“公轉”的帶領下實現“自轉”,讓黨員不疏遠組織,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
在上海,很多基層社區的社團黨建工作都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方法。在四川北路街道,團隊黨建工作實行“五有”工作法:團隊難事有人問、思想工作有人管、隊員疾苦有人幫、隊員生日有人賀、隊伍矛盾有人解。目前,街道的48支備案活動團隊中已經建立了15個臨時黨支部、16個黨的工作小組,派遣了17名黨建聯絡員,形成了“支部引領團隊、黨員活躍團隊、團隊凝聚群眾”的工作格局。
黨組織的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生成。虹口區江灣鎮社區手風琴活動隊成立於2004年,2006年臨時黨支部成立後,著手做了3件事:建立團隊管理制度,讓團員對團隊有了家的歸屬感;明確黨支部責任分工,要求每位黨員有重活、苦活、臟活、累活搶著幹,在群眾中樹立榜樣;堅持開展關心互助活動。
如今,很多隊員説,剛參加手風琴隊時是出於好奇和好玩心理,隔三差五地來,可現在是越來越有勁了;有的隊員説,過去是打麻將起勁,現在是參加團隊活動上癮;有的隊員説,每個星期就盼著週三這個團隊活動的日子……
在上海,許多建立黨組織的社區活動團隊,都是退休幹部群眾的“貼心人”。普陀區長壽社區騎遊隊有143名隊員,其中年齡最大的隊員78歲。以前,一些老黨員、老幹部離開單位後,一時不適應便産生了失落感。臨時黨支部建立了家訪談心制度,經常上門問寒問暖。不論哪位黨員生日,黨支部總會及時送上一張生日賀卡。
現在,騎遊隊既是鍛鍊隊又是宣傳隊。他們以自己騎遊強身的體會,用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和健康科學的健身方法,自覺抵制和駁斥了各種封建迷信思想。他們騎程累計10萬公里,蹤跡遍及全國各地,隊員鍛鍊了身體,又開闊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