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葉書宏)連日來,山西、河北等省份遭遇史上罕見的暴雪襲擊,民航、鐵路、公路交通受阻,人們生産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趕赴河北受暴雪影響地區指導工作,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救災應急響應……
一個月前,歐洲中部多國在秋季遭受罕見的暴風雪襲擊。波蘭受災情況尤為嚴重,東北部地區逾15萬戶斷電,部分地區航空及陸路交通癱瘓,北部因強風導致海水倒灌使得數個城鎮被淹。
全球氣候變化造成反常雨雪天氣頻發,氣象預報難度不斷加大。機場關閉、交通癱瘓、斷水斷電……“雪災綜合徵”時常讓人措手不及。如何在突發雪災天氣保障民眾的正常生活成為很多國家面臨的課題。就像中國採取措施,緊急應對雪災並取得成效一樣,不少國家的經驗也顯示,通過採取及時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可有效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應對雨雪災害天氣,預警十分關鍵。2005年11月,德國遭遇大範圍異常降雪,儘管受災地區廣泛,但由於氣象、電力、交通等部門組成的雪災防治中心及時預警並成功啟動響應機制,災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同年12月,美國東北部遭遇暴風雪天氣,由於預報及時兼有交通和環衛部門提前準備,雪災沒有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法國在極端氣候預警方面的做法也有借鑒之處。法國氣象部門通過評估各地氣象安全級別制定全國“氣象安全圖”。“危險”級別下的地區,氣象部門須實時更新並向有關部門和公眾及時通報氣象變化及其後果,介紹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提出的建議。如出現極端天氣,氣象部門還通過互聯網、電話應答和電子查詢系統自動播出危險警告,並向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發出警報。
應對雨雪災害,高效的響應機制必不可少。例如,加拿大有關部門在接到雪災預警後,會派專人跟蹤天氣預報並在有關區域內24小時巡邏監控路況。一旦降雪過程開始,融雪劑播撒車輛即前往高速路和主幹道作業,防止積雪結塊凍實。如果積雪達到5厘米,則派出鏟雪車清雪,隨著積雪厚度增加,清雪範圍將不斷擴大到高速路輔路、公交路線和市區陡坡路段以及其餘街道。
應對雪災並非只是政府的事情,公民的積極參與也很重要,這一方面依賴於政府的正確規誡,另一方面源自普通人的社會責任。例如,2005年1月美國東部遭遇暴風雪,紐約市政府提前通知當地居民將車輛停放在遠離主幹道的場所,以便掃雪人員迅速清理主要路面。為防“雪後大堵車”,德國有法律規定,如果大雪後車主把車輛停靠在主要街道兩旁阻礙交通,將面臨數百歐元罰款。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對雪天哄抬物價、出租車宰客等不良行為制定了嚴厲的懲罰措施。
面對雨雪災害天氣,民眾的社會責任還體現在不是消極地等待政府救援,而是在得到預警後採取積極的應對之策上,這方面歐洲人的做法也值得參考。例如,北歐人一到冬天就在車裏置備急救包、換洗衣服、靴子、帽子、手套、毯子、食物、水、手電筒及應急藥品等物品,開車的人會給車換上專門的防滑輪胎。此外,一些社區還會積極組織居民掃清道路積雪,幫助查訪、照看殘疾人、孤寡老人等不便群體等。
應對極端雪災天氣,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必須承認,面對暴風雪瞬間造成的傷害,人類的能力畢竟有限,未雨綢繆是最好的應對之策。正如斯德哥爾摩公交系統負責人在2006年11月瑞典遭受嚴重雪災後所説,2005年的雪災,我們把責任歸咎為很多人沒有及時收到天氣預報,2006年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卻又犯了輕敵的錯誤。看來對於極端氣候現象,人們還是需要做最困難的打算,才能爭取盡可能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