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河南省抓糧食生産促城鄉、工農協調發展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3日   來源:人民日報

    秋去冬來,合計一年的收成,來自河南的數據暖意融融:全年糧食總産達到1078億斤,實現四破千億斤,並連續10年奪得全國第一。

    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河南經濟也迅速企穩回升,前3季度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3%,預計全年GDP增速有望超過10%。

    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齊進”,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河南已初步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的科學發展之路。

    一種選擇

    立足省情,抓糧食生産堅定不移

    “留那麼多耕地幹什麼?一畝地發展工業的産值比種糧食要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改革開放以來,這樣的議論在中原大地從未消失過。然而,在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心目中,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如果不種好糧食,談何出路!

    “種不好糧食,近1億人的吃飯就出問題,社會穩定就要出事,經濟發展的基礎從何處來?”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旗幟鮮明,反復強調:河南的發展與其他省份特別是沿海省份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是必須在做好“三農”工作的基礎上實現崛起。如果糧食問題搞不好,中原崛起的基礎就會受到衝擊。

    “糧食生産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糧食穩定增産是我們應盡的政治責任;穩定糧食增産也是河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要基礎。”省長郭庚茂説。

    思想統一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成為放在首位的課題。

    河南敢開先河。2005年起河南全省取消了農業稅,7000多萬農民喜上眉梢。

    當年,河南農民減負9億元,5年來共減負193.22億元。這5年來,河南農民還戶均獲得補貼1003元。惠農政策使農民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由2004年的1.35億畝增至2008年的1.44億畝,年均增長200多萬畝。

    從2005年起,河南還整合70%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連續3年集中投向24個産糧大縣,強力打造中原糧食生産核心區。如今,核心産區糧食增量佔到全省增量的80%。

    老天似乎在考驗著河南人民的意志。去冬今春,河南麥區遭受大旱;夏日玉秫結籽,卻遇暴風摧青。人們為今年河南的糧食生産捏了一把汗。

    面對災情,河南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在惠農政策措施落實上突出一個“早”字,即提前1個半月撥付2009年農資綜合直補和糧食直補資金78億元;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提前近3個月啟動,並將噴灌機、潛水泵等抗旱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

    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緊急啟動抗旱保豐收行動計劃,迅速籌措12.51億元,在4月底前建成一批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的應急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39萬畝。同時,緊急組織全省13794名科技人員,分包4.8萬個建制村,面對面地指導農民抗旱保豐收。

    一套舉措

    推廣科技、興修水利,提升糧食生産能力

    數據顯示,河南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正呈加速提升之勢。以夏糧為例,1984年首破300億斤,到1996年突破400億斤,用了12年;到2004年突破500億斤,用了8年;到2008年突破600億斤,僅用了4年。

    糧食增産,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説,河南糧食産量之所以連續創出歷史新高,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威力,推廣了一批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

    “科技興農,種子先行”。20世紀80年代以前,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糧種卻幾乎全靠“外援”。五花八門的外來作物種子由於“水土不服”,産量不盡如人意。為改變這一窘況,河南高度重視農作物良種的培育和推廣,在全省形成了國家隊、省級隊、地方隊和農民育种家組成的育種攻關隊伍。“鄭麥9023”、“鄭單958”等新品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河南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小麥品种經過9次換代,平均畝産已由1949年的83斤增至800斤左右。小麥良種對小麥生産的科技貢獻率達到50%。

    有了好技術,還要送到農民手裏。河南努力破解科技傳播“最後一公里”問題。今年小麥生産的關鍵時期,啟動了“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行動,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民實現了零距離對接。

    産量增不增,還要看水。副省長劉滿倉説,河南糧食産量連奪冠軍的10年,正是河南水利建設突飛猛進的10年。2008年,河南水利基礎建設投資56.6億元,比上年增長近60%;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省級以上投資34億元,比10年前增加近6倍。

    在正常年份,河南缺水總量5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河南發展節水灌溉,每年節水10多億立方米,年增加糧食生産能力20多億公斤,增加經濟作物産值30多億元,節省運行費1.21億元。

    一系列政策舉措,使河南成為近年來全國糧食增産的最大動力。河南每年的糧食增量佔全國的1/3強。

    一條道路

    推進農業現代化,為工業化、城鎮化夯實根基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長期的“原”字號外輸和農副産品加工業滯後,河南農業經濟水平低,財政困難,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弱,導致農業缺“鈣”,工業缺“鋼”,相互制約,形成了惡性循環。

    1990年,河南省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食品工業,振興河南經濟”。此後連續在3個五年計劃中把食品工業作為支柱産業來培育,開始了工農業協調發展的探索。

    進入新世紀後,河南在強農興工道路上更上層樓,明確提出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工業化為先導,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三化”進程。

    以2006年省第八次黨代會為標誌,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推進中原崛起進程中,必須更好地統籌“三化”進程,抓住工業化這個“牛鼻子”,為城鎮化提供動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助力;抓好城鎮化這個載體,為工業化提供平臺,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抓牢農業現代化這個基礎,為工業化、城鎮化夯實根基。

    近年來,圍繞做大做強食品工業,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河南不僅要做國人的“大糧倉”,而且要做國人的“大廚房”,做世界的“餐廳”。

    2008年,河南省食品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514億元,居全省工業行業之首,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肉製品、味精、麵粉、方便麵、掛麵、面制速凍食品等産量均居全國首位,成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轉化大省、全國第一肉製品大省和全國最大的麵粉及面製品、肉類和調味品的生産基地。

    如今,河南農産品加工業增加值已佔工業增加值的1/4,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産業,助推河南經濟“蛋糕”越做越大。30年來全省生産總值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2007年,河南生産總值突破1.5萬億元,經濟總量由1978年的全國第九位上升到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第一産業增加值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卻由1952年的62.2%下降至去年的14.4%。

    種好糧食,也是為工業打好根基,豐收的河南人收穫著更多的自信。

    如今,擔負著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河南,又制定了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按照“以糧為題、統籌三農”的戰略思路,計劃到2020年增加糧食生産能力300億斤,把中原糧倉打造成豐厚殷實的美好家園。(記者 羅 盤 曲昌榮)

 
 
 相關鏈結
· 河南鄭州安排3億元資金啟動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
· 河南省政府要求加快進度 3年內完成棚戶區改造
· 河南:2010年高招藝術類專業考試報名細則出臺
· 河南省已完成國家退耕還林計劃任務1466.7萬畝
· 河南省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于17日召開
· 河南:定點三級醫院至少騰出3張病床收治甲流患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