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自治區創造發展奇跡離不開民族團結基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記者李澤兵)成立60多年來,內蒙古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1000多倍,這一輝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

    1947年5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東部一個名叫紅城的小鎮誕生。60多年來,蒙、漢等各族群眾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團結互助,親如一家,艱苦創業,在祖國北疆千里草原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鑄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民族團結是內蒙古創造發展奇跡的基石。長期以來,內蒙古各族群眾像愛護眼睛一樣地維護民族團結,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美麗草原呈現出經濟繁榮發展、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平安穩定的喜人景象。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初,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僅有96元,如今已突破3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由當時的7.08億元躍升至2008年的7761.8億元,增長1000多倍;蒙古族人口由剛成立時的83萬增長到現在的423.83萬,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內蒙古的經濟大發展促進了民族大團結,民族大團結又推動了經濟大發展,各族群眾充分享受到大發展、大團結帶來的豐碩成果。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從255萬減少到66萬,城鎮和農村牧區低保人員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自治區先後投入1000億元用於發展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前進。從1983年開始,內蒙古已經連續26年堅持在每年9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月活動,大力表彰和宣傳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模範集體和個人,激勵了全區各族人民更加珍惜民族團結,不斷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睦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內蒙古十分重視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大批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幹部在各級領導崗位擔當重任,當家做主。目前,全區少數民族幹部達5.2萬人,佔幹部總數的31.8%,超過內蒙古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22%的比例。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説,歷史經驗讓全區2400萬名各族群眾堅信,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不動搖,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不動搖,堅持維護祖國統一不動搖,內蒙古才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各民族幹部群眾都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形勢。

    在內蒙古草原上,民族團結之歌猶如一曲蒙古長調,深沉而悠遠,激蕩人心,感人肺腑。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內蒙古人民無私地養育了江、浙、滬地區的3000多名漢族孤兒,成為我國民族史上的一段佳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額濟納旗為支持祖國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需要,農牧民讓出最好的牧場和耕地搬出家園;“神舟”載人航天飛船一次次地從內蒙古升空、在內蒙古降落,譜寫了一曲曲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的時代新歌。

“內蒙古奇跡”有賴於經濟自主增長機制的形成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記者吳國清、劉軍)內蒙古自治區通過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成為西部地區一匹令人矚目的“經濟黑馬”。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有賴於經濟自主增長機制的形成。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局長胡敏謙在比較“內蒙古模式”與“珠三角模式”“溫州模式”“蘇州模式”等區域發展模式的主導作用時認為,與其他三個地區以政府為主導發展起來不同,內蒙古的高速發展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已基本確立並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以市場為主導發展起來的。

    記者採訪發現,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在內蒙古的建立,首先得益於一道門檻的設立。在資源大規模開發之初,內蒙古就出臺政策,要求除國家戰略性佈局的大項目外,煤炭開發項目的就地轉化率不得低於50%。這道門檻劃出了“依託”與“依賴”的一字之差,使得地區、企業、項目和投資人都無法單純靠“賣資源”發展。

    同時,這道門檻也劃出了內蒙古“産業延伸、産業多元、産業升級”的産業結構調整之路。沿著這條路,內蒙古打造起能源、冶金、化工、農畜産品加工、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六大優勢産業。目前,這些産業的增加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0%以上。由此,“一業獨大”的依賴變成了“六業並舉”的依託。

    在有效防止資源類産業對其他産業“擠出”的同時,內蒙古通過出臺嚴格的産業政策、推進産權改革、凈化市場環境、搭建投資平臺等一系列手段,給作為市場主體的“魚”提供了適宜生存、競爭和壯大的“水”,並培育起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正是這群生機勃勃、自由自在的“魚”,構成了內蒙古經濟自主增長的主體。

    由此,當一些地方的煤老闆賽著買車、購房時,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煤老闆則把數以百億計的資金用於煤礦升級改造;一些地方受金融危機衝擊流動性不足時,內蒙古的民間資本仍然如火如荼地投向路橋、物流、商貿、房地産;不少地方的科研人員紛紛“東南飛”時,羊絨、乳製品、生物制藥、煤液化等一批國家級研發中心在內蒙古建成。

    非公有制經濟的壯大也見證了內蒙古經濟自主增長機制的形成。目前,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0%,比2000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內蒙古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61.7億元,增長25.4%,比全部工業增速快6個百分點。投資的自主增長機制在內蒙古開始形成,財政性投資和銀行貸款投資比重逐年降低,民間投資明顯增加。今年1月-9月,內蒙古全區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到位5099.4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到位資金的80.3%。

 
 
 相關鏈結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報告團在滬舉行報告會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報告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 丹珠昂奔率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報告團在穗巡講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報告感動廣東軍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