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國有大礦"礦難多發"現象警示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黑龍江鶴崗11月24日電(記者朱立毅、徐宜軍、梁冬、曹霽陽)11月21日淩晨,黑龍江龍煤集團鶴崗公司新興煤礦那一聲沉悶的聲響過後,漆黑的井口迄今已吞噬104條生命。這起自2006年以來我國遇難人數最多的特大煤礦事故,剛剛被認定為責任事故,再次拷問著我國煤礦安全生産。

    山西屯蘭礦難、重慶同華礦難、河南新華礦難、黑龍江新興礦難——今年以來,我國4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其中3起發生在國有大型煤礦。這讓人心生疑惑:在小煤礦事故頻發的同時,為何裝備精良的國有大礦也難倖免?

    一個“數字化管理”示範大礦的安全之痛

    黑龍江龍煤集團是國有重點企業,而事發的新興煤礦又是一個數字化管理比較先進、電控監測水平較高的煤礦,礦上甚至應用井下人員跟蹤定位及虹膜考勤系統。一個看似設備先進、管理有序的國有大礦,何以釀成如此慘痛的礦難?

    “安全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不認真、不徹底,這是一起明顯的責任事故!”23日,在鶴崗的一個會議室裏,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的話讓許多人心頭一震。

    在不少人眼中,新興煤礦是一個“靠得住的好礦”。開採于1917年的新興煤礦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于2003年改制。新興煤礦在技術設備上一直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今年還因“安全生産和信息化建設基礎良好”,被選定為中韓合作“煤礦防災三維信息系統”項目示範企業。

    據逃生礦工王新剛反映,新興煤礦平時很重視提高礦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經常組織安全知識競賽。瓦檢員范明華説,礦上有探頭、便攜、理研(氣體檢測器)三位一體的瓦斯探測裝備。當時發現值守的工作面瓦斯突出後,立即切斷電源,大家也非常自覺地開始撤退。

    然而,眾多的“光環”仍未能阻擋事故的發生。從逃生礦工和救援人員的敘述來看,造成大量礦工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井下巷道太長,加之瓦斯爆炸後産生大量有害氣體,礦工選擇逃生的路線更為困難。記者在一張新興煤礦地下煤場平面圖上看到,地圖上百餘條巷道縱橫交錯,其間距離甚遠。

    參與搜救的鶴崗公司一位技術人員説,新興煤礦作業面分散,巷道多而長,井下採掘工作面多,最深處距離地面3000米到4000米。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副組長、國家煤監局局長趙鐵錘根據初步調查的情況指出,這個礦核定生産能力145萬噸,井下採掘作業地點卻多達30個,採掘佈置不合理,從而造成系統複雜,隱患眾多;全礦白班、中班和夜班一天下井總人數達到3000多人,沒有把安全保障能力放在第一位。此外,礦井在瓦斯管理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調查組初步認定,新興煤礦井下管理和勞動組織混亂,通風系統複雜,抗災能力弱,井下應急措施不當,種種隱患最終釀成這場悲劇。

    國有大型煤礦事故多發的背後

    黑龍江新興礦難的發生,意味著今年以來發生的4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中,國有煤礦企業事故佔到了3起,國有大型煤礦事故呈現多發態勢。

    龍煤集團董事長高崇坦言,雖然是國有大礦,但暴露的問題教訓深刻。事發的新興礦井“生産佈局不合理,點多、面多、人多,環節複雜,而且生産工藝落後,機械化程度低,勞動效率低”。他説,在不安全因素多、不安全環節多、不安全行為多的情況下,安全管理沒有採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

    時間回到四年前,歷史竟驚人的相似。2005年11月27日,同屬龍煤集團的七台河分公司東風煤礦發生事故,造成171人遇難。當時的調查發現,這家煤礦雖然年産只有50萬噸,但礦井下卻有3個採區、6個採掘工作面、16個掘進工作面,採掘嚴重失調。四年過去了,作為龍煤集團下屬的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作業人員過多、生産效率低下的現狀顯然並未根本改變。

    從客觀方面看,隨著我國對能源特別是煤炭需求的不斷增長,國有大型煤礦的開採不斷深入,面臨的開採條件不斷惡化,許多大型煤礦正在向高瓦斯、瓦斯突出礦發展,煤礦安全生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

    中國礦業大學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遠平説,隨著一些國家能源戰略的轉型,一些國家放棄對高危煤礦的開採,採煤業可供參考的文獻也越來越少,安全生産難度加大。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少數國有企業出現了管理滑坡、安全意識淡化的問題。”駱琳説,一些國有煤礦採掘佈局和方式落後,機械化水平低下。國有煤礦必須提高效率,提高保障能力。

    煤炭行業整合不僅是“大進小退”

    今年年初,煤礦大省山西掀起了一場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併重組的風暴,目標直指小煤礦,年産量30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淘汰關閉。今年以來國有大型煤礦事故多發的態勢能給“大進小退”“優進劣退”的煤炭資源整合浪潮帶來什麼樣的警示?

    “一些小礦在被大集團兼併後,安全生産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提升。”國務院新興煤礦事故調查組專家組成員蔡長利説,一些老礦長期投入不足,硬體裝備需要很大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如果簡單維持生産就有可能出現安全生産事故。

    蔡長利説,要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能力和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要提高煤礦的管理水平,就不是一抓就見效的。

    作為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程遠平對煤礦“安全之憂”也有直觀感受。他告訴記者,這幾年學校採礦安全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供需比例甚至達到1:30,這不僅説明近年來煤礦對安全生産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也説明目前煤礦“安全生産技術和管理”欠賬太多。

    “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説,淮南礦業曾一度深受瓦斯之苦,血的教訓炸怕也炸醒了企業。為此,淮南礦業近五六年投入近60萬元,不僅使企業的瓦斯治理技術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也換來了企業持續十年無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成果。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部門的監管也成為煤礦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程遠平教授説,我國早已制定了嚴格的煤礦安全生産標準和規定,如果企業都嚴格執行,監管部門都嚴格監督,煤礦事故是能夠避免的。

 
 
 相關鏈結
· 黑龍江龍煤控股集團鶴崗分公司召開第六次發佈會
· 黑龍江鶴崗煤礦事故救援工作提速
· 黑龍江省氣象局21日緊急部署鶴崗礦難氣象服務
· 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發生爆炸事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