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降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代價,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環境保護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介紹,2008年,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安排資金1.67億元,資金總量佔全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33.4%,支持226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56萬人;2009年安排資金3.82億元,支持500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107萬人。從中可以看出中央財政首次設立的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向西部地區傾斜。
自2000年以來,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報請國務院批復了《三峽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黃河中上遊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西部地區重點流域水污染狀況得到遏制,部分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對西部地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和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補助。其中,中央財政補助給三峽庫區污水處理運行補助資金達42542萬元。目前,三峽庫區及其上遊地區項目的平均補助比例達到總投資額的70%。
針對西部地區環境監管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2000年以來,環境保護部配合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對西部地區下達了監測網絡(輻射及地表水部分)建設項目等多個專項資金,總額達518503.9萬元。2004年至2008年,為西部地區配備執法車輛1596輛,應急指揮車輛13輛,取證監測儀器設備19586台(套),西部地區省、地(市)、縣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10年來,西部地區環保機構由1999年的2131個增至2008年的3050個,人員由17724人增至31368人。西部地區地市級環保局長1220人、地市級環境監測站長234人、環境監察人員近3000人接受了環保部組織的培訓。
環保部門不斷完善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加快審批進度,支持西部地區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煤炭深加工、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産資源加工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10年來共審批建設項目近1200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的監理與環保驗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開發流域環境影響研究和評價》等一批江河流域的規劃環評,促進了當地在資源利用過程中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 武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