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6日電(記者王炤坤)今年以來,一則消息振奮人心,斷流多年的汾河太原以上河段實現了清水復流,濕地面積增加,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有的水源地升高16米。
國家在山西進行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以來,山西省整治恢復採煤區的山河生態,減輕企業辦社會負擔,加快社會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設,使數百萬煤礦工人和家屬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使上千萬採煤區居民又見藍天碧水的生態景觀。
太原西山礦區的萬柏林生態園總面積14220畝,是“煤矸石山”生態恢復治理的成功範例。園區負責人高亮則説:“這裡以前煤矸石遍地,垃圾袋滿天飛。”然而眼前林草密布、亭臺點綴的園林成為太原一景。高亮則説,“除獲得試點政策支持外,園區項目累計獲批可持續發展基金3000多萬元。”山西利用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老賬漸還,新賬不欠”,加強事前防範、過程控制、事後處置,逐步建立起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
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説,2007至2009年,山西省共安排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13.4億元,用於跨區域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通過對汾河沿岸污染企業整治、源頭煤礦關閉、河道疏浚、水源地涵養等工程措施的實施,汾河河道過水量明顯增加,水質明顯改善,汾河斷流天數明顯減少。通過實施節能減排工程,2008年萬元GDP能耗年度降幅達到了7.4%,降幅居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凈減排3.9萬噸,已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
山西還將採煤沉陷區和煤礦棚戶區實施“捆綁”治理。大同、軒崗、古交等9個採煤沉陷礦區治理開工面積達546萬平方米。經過多年努力,國有重點煤礦的“兩區”治理即將畫上句號,“礦工新村”在大同、太原、陽泉、長治等煤炭城市紛紛崛起。
山西省將創新煤礦監管體制實行不間斷“現場巡查”
新華社太原12月6日電(記者王炤坤)記者從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了解到,山西省將創新煤礦安全監管體制,組建上百個煤礦安全檢查組,重點對山西省500多個地方煤礦進行不間斷的現場巡查,對不符合安全生産要求的違法違規行為開出“罰單”,及時整改到位。
之前,山西省已經為各地市和重點産煤縣、非煤礦山縣配備了專司安全生産的市長、縣長助理,山西省要求整合重組後的煤礦全部配齊礦長、安全副礦長、生産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通風區長“六大員”。山西省將最終建立全過程、全方位的煤礦安全監管體系。
據介紹,煤礦安全檢查組一般由5人組成,由熟悉煤礦生産、通風、機電、地質等專業管理人員組成,每組負責相鄰的幾個礦,檢查組以現場檢查為主,對安全生産的重點部位和環節進行不間斷的巡迴檢查。檢查組被賦予相應的行政執法權和行政處分建議權。只要發現安全隱患或不符合安全生産要求的違法違規行為,立即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甚至責令停産;還可以對責任單位進行處罰,直至對相關負責人提出行政處分的建議。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煤炭資源整合重組即將順利收官,1000多個90萬噸以上的煤礦,全部實行綜合機械化生産,人員全部培訓上崗。“煤炭行業集中度和生産技術的顯著提升,為我們創新監管體制、推行日常監管與巡迴檢查相結合的新機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