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2009年中國經濟:從“困難之年”到“關鍵之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謝登科、周英峰、劉錚)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中,中國經濟以一條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轉“V”形曲線,即將走完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

    2010年正向我們走來。無論對於全面擺脫危機影響實現經濟全面復蘇,還是謀求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而言,這都是一個關鍵之年。

    從“困難之年”到“關鍵之年”,中國經濟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我們需要抓住關鍵之處奮力“迎戰”。

    “困難之年”凸顯“關鍵矛盾”

    幾天前,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等部門公佈了11月份的最新經濟數據,工業增速再創新高、居民消費價格轉正、進出口總值轉正……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在進一步鞏固。

    “從現在看,中國經濟在保增長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但目前還是處於一個關鍵時期,還有許多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近來不斷強調這一觀點。

    姚景源所説的“深層次問題”,大多數並不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新問題,而是長期影響著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矛盾。只不過,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它們得到了更集中、更充分的暴露。

    去年第三季度起,世界經濟險象環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快速下滑,陷入了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今年一季度當季經濟增速只有6.1%,為近年來的最低點。

    有不少人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次危機並沒有改變我們經濟的基本面,但為什麼衝擊這麼大,這麼明顯?

    “表面上看,是外貿比重偏大,實質上,反映出來的是增長方式上存在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特別是2001年以後,經濟連續7年高速增長。但就在這一過程中,經濟中長期積累的結構矛盾不斷強化,面臨的轉型壓力也越來越大——

    從需求結構看,長時間依賴出口和投資,消費需求不足;

    從産業結構看,主要依賴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發展滯後;

    從要素結構看,長期依賴物質資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這一切,導致的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這又一次警示我們,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外延擴張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而就在復蘇力量不斷積聚的同時,當前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又增加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經濟增長中投資貢獻率高達95%,其中又以政府投資為主;産能過剩問題在部分行業非常突出,重復建設現象又有所抬頭……

    一系列關鍵性矛盾和關鍵性問題的凸顯告訴我們,只有加快調結構、促轉變、上層次,走出困難的中國經濟才能有後勁、可持續。

    “關鍵之年”更需把握“關鍵之機”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金融危機的發生是一種磨難,更是一個契機。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把握住這些機遇,以及如何把握好機遇。

    我們即將告別“困難之年”。隨著外部環境的好轉和一攬子計劃效應的繼續發揮,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環境有望好於今年。“形勢稍好,猶須謹慎。能不能利用好經濟企穩回升、整體向好的有利條件,堅定不移促轉變,是對我們的更大、更嚴峻考驗。”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説。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可能會比今年更複雜,更艱巨。“從某種意義上説,2010年是打牢經濟回升基礎、奪取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也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新突破、為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奠定基礎的關鍵之年。”劉樹成認為。

    明年世界經濟雖然將會好於今年,但全球需求依然不足,實體經濟回升面臨較多困難,金融領域的風險尚未消除,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不斷攀升,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中國經濟外部需求的恢復將依然十分艱難。把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寄希望於恢復以往的出口快速增長局面,是行不通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國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近來出現明顯反彈,剛剛走出“危急”時刻的中國經濟,再度顯示出舊有發展模式的強大慣性。11月份,全國鋼材産量同比增長46.4%,發電量增長26.9%,重工業增速高出輕工業增速9.6個百分點。只有調結構、轉方式的增長才是真正的增長。

    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初,中央就提出不能因保增長而忽視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金融危機衝擊的困難時刻,國家啟動了十多個重大科技專項,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施了十大重點産業的調整振興規劃,解決這些行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序推進醫療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和一系列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我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就是金融危機過去了,經濟的增速上來了,但問題還是老問題,方式還是舊方式。

    “中國經濟應當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狀態當中:速度比上一輪外需強勁時略低,但更加依靠居民消費,更加依靠自主創新。現在就應當開始把‘急救’式的保增長,轉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來,使經濟發展步入持續健康的軌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專家指出,未來中國經濟在三到五年時間裏將是一個調整期。在此期間,要去謀劃、推進中國經濟的一輪戰略性調整,包括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模式的轉變。

    “抓住機遇,轉型成功,中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將會迎來一個嶄新天地,併為下一個增長週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説。

    “關鍵之年”期待“關鍵突破”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意識到,我們只有在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

    其實,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並不是一個新課題。只不過,多年來對經濟快速增長的追求,使得一些人對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有所忽視。中央在安排明年經濟工作時,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和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突出加以強調,顯示了在促轉變上取得“關鍵突破”的決心和信心。這在近年來並不多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從制度安排入手,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要想真正實現促轉變,必須要有突破點和制度保障。中央這次非常明確地提出從制度安排入手,以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抓住了問題的要害。”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

    促進轉變發展方式,必須突破經濟體制中的一些深層次制約。比如,現行資源價格體制的問題,是高耗能行業得以不斷膨脹的基礎;現行財稅體制的弊病,是一些地方盲目上項目鋪攤子的動力源頭;收入分配和壟斷行業的現行不合理格局,抑制了居民消費和民間投資的進一步發展……

    “保障發展方式的轉變,最重要的還是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性突破。”王一鳴指出,改革現在剩下的一些領域,都是需要通過攻堅來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著力增強市場內生動力。

    而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被確定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總體思路,堅決管住産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

    “這些部署,將會有效釋放和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實現‘三駕馬車’的均衡拉動;將會加快服務業發展,實現三次産業協調拉動;將會解決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老問題,創造新的增長點,使得經濟發展更加依靠科技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指出。

    危機之中蘊含戰略機遇,調整孕育新一輪經濟繁榮。放眼海外,世界各國都在搶抓危機中蘊含的機遇,加快技術創新、産業突破和發展模式升級轉型的步伐,搶佔新的發展制高點。

    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造就了美國持續8年的經濟繁榮,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尋找新的領跑産業成為全球共識;中國經濟上一輪高增長的背後是重化工産業的快速增長,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等新興産業正有望成為“戰略接替”。

    “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的10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這次我們的調整轉型能夠儘快突破並真正到位,這次金融危機之後的10年,有望超過上一個10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黃金時期。”王一鳴充滿信心地説。

 
 
 相關鏈結
· 陜西省工商局出臺專項措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 中國經濟謀劃新一輪發展:啟動新引擎 拓展新空間
·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正進入調整轉型的新階段
· 上海開展經濟適用房政策諮詢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