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周婷玉、仇逸)30年風雨兼程,30年開拓創新。
30年來,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發展為擁有近百萬個協會組織的大型群眾組織。圍繞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總目標,中國計生協發揮自身優勢,在基層傳播信息、提供服務,推動人口計生工作亮點紛呈,成為促進統籌解決、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骨幹力量和生力軍。
從“行政管理”到“群眾自治” 計劃生育工作豐富基層民主內涵
“實行計劃生育群眾自治,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政策。”一走進武漢市東西湖區石榴紅村,就可以看見醒目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約》。
“大家不怕幹部怕群眾,誰想多生,先得過了民主公議這一關。”一位村民的話對這一公約作出了最好注解。
在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中,石榴紅村村民直接選舉計生協理事會,通過計生協重點監督村委會履職情況、對育齡群眾的服務是否到位、計生獎勵政策是否落實等。在計生協監督下,各村民小組提供的計生服務越來越“到位”,村民的計劃生育意識也越來越強,“少生優生,幸福一生”成為廣大群眾自覺願望。
在城市社區,計劃生育的群眾自治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武漢百步亭社區將計生協會員和普通居民、公務員、企業員工都作為“社區計生工作者”,納入社區計生協管理,形成了以680名會員小組長和9000多名居民志願者為主體的計生自治隊伍。
社區黨委書記王波説:“協會會員原本就是居民一分子,不僅開展計生工作獨具優勢,而且使群眾真正成為計劃生育工作主體。”
長期以來,計生工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群眾生育意願與國家生育政策的差距,“政府要我少生”而非“我要少生”的觀念流行。為破解這一難題,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農村試行將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公共事務納入村民自治,對婚姻生育節育等行為,由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使計劃生育由以行政性管理為主,逐步走上群眾自我“管理、教育、服務、監督”的自治之路。
目前這一做法推廣到了廣大農村基層、城市社區以及流動人口集中的非公有制企業。全國約有70%的村(居)實行了人口計生群眾自治。
中國計生協會長姜春雲説:“實行人口計劃生育群眾自治,是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進展,是億萬群眾參與人口計生管理的有效途徑。”
國家人口計生委和中國計生協決定,自2009年至2014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萬村(居)示範活動,以促進人口計生長效工作機制建設,引導廣大群眾自覺、自主、自願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從“管理”到“服務” “生育關懷行動”突顯人性促進和諧
“以前計生幹部下鄉只關注孩子數量;現在他們下鄉是提供服務,看誰需要幫助。”北京市郊區農村婦女田紀玲告訴記者,計生幹部如今成了村裏受歡迎的人。
2007年,田紀玲承包土地種花卉,正為資金短缺發愁,鎮計生協及時給她提供了5萬元貼息貸款,第二年她就創收了8萬元。
為困難計劃生育家庭送溫暖、為“空巢”家庭送“兵兒女”、幫助廣大婦女就業……中國計生協2006年在全國推廣“生育關懷行動”,通過經濟扶助、精神慰藉等方式關懷計劃生育家庭、關懷育齡群眾生殖健康、關懷獨生子女、關懷女孩健康成長、關懷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
姜春雲指出,30多年來,計劃生育使我國少出生了4億人,為國家經濟增長帶來了“人口紅利”,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計劃生育困難家庭需要得到幫助和關懷。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後,中國計生協在四川等災區建立8個“生育關懷--重建心靈家園”項目點,與受災的計劃生育家庭就近就鄰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心理疏導、指導再生育活動等。
“有了孩子,生活又有了奔頭。”項目中受益的家庭抱著震後出生的孩子錶示,小生命的到來,得益於再生育服務行動。
“關心和解決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的生産生活和養老等問題,對推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姜春雲説。
根據《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科學發展規劃綱要(2009年─2015年)》,到2015年,把生育關懷行動打造成具有高知名度的社會公益活動品牌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回避”到“正視” “青春健康”項目打造健康“未來”
孩子是怎樣出生的?避孕方法有哪幾種?……在北京華夏女子中學的一節課上,同學們認真、熱烈地討論著這些往常認為“難以啟齒”“拿不到桌面”的話題。這堂課正是“青春健康”教育項目的縮影。
一位學生説,這樣的教育像及時雨,讓我第一次清晰系統地知道了身體奧秘,在遇到生理問題時就不再慌亂。
中國計生協常務副會長潘貴玉指出,青少年生殖健康關係到未來人口整體素質。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億名10至24歲的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相對於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青春期教育則相對滯後。
上海市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謝玲麗告訴記者,目前青少年群體存在的性與生殖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性與生殖健康科學知識,意外妊娠現象時有發生,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等。
對於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我國許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或者認為孩子長大就“無師自通”了,或者認為“性”話題羞于開口,要不就是擔心性教育會誘發孩子越軌。正是這樣的“回避”,導致青少年將好奇眼光投向其他非正規途徑。
為改善青少年及未婚青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計生協就將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理念引進國門,並作為一個項目運作。
如今全國已有項目點500余個,項目以《成長之道》為主要教材,為青少年提供性與生殖健康信息、諮詢和服務。
“青春健康”教育課堂不僅重視青春期健康、生殖與避孕、預防艾滋病等實用知識傳播,也注重延伸和引導,幫助青少年養成健康心理,如由生殖健康問題向青少年權利和社會責任延伸、由人際交往向人格和情操培養延伸等。
據悉,中國計生協將於2010年全面拓展“青春健康”教育項目,爭取到2013年在全國展開,使億萬青少年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