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徐博)75歲的河南省偃師市城關鎮新新村老人智春見到記者,掏出了一個紅色的存摺,高興地説:“你看,我現在也有固定收入了,55塊,見月都發。這可是祖祖輩輩從來沒有過的事啊!”
2009年8月19日,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會議閉幕,新農保試點隨即在全國10%的縣(市、區、旗)陸續展開。新農保試點的一小步,卻是我國民生建設邁出的一大步。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雖然只有55元,卻暖了農民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説,“同時,改變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促進了家庭的和睦。這一制度的建立是繼農村取消農業稅、建立農業直補、新農合之後又一個重大的惠農舉措。對於拉動內需,完善社保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大意義。”
“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道路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民為我們提供了資金積累;改革開放以來,高樓大廈、道路橋梁是農民工修建的。”尹蔚民深情地説,“現在是到了我們該反哺農業和農民的時候了。”
這位部長去年在陜西省寶雞市做新農保調研時,一個60多歲的農民告訴他,自己拿到養老金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孫子買課本。
“這是一個家庭和睦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位老農民過去只能吃辣子面,現在能吃臊子面,裏面有肉了。”尹蔚民談到此事面露微笑,“實施新農保等於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新農保政策出臺後,億萬農民將和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基本社會保障,沿襲幾千年的農村“養兒防老”傳統,將逐漸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農保制度所取代。
與以自我儲蓄為模式的“老農保”相比,新農保的制度創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實行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養老待遇,國家財政全額支付最低標準基礎養老金;二是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辦法,地方財政對農民繳費實行補貼。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德文認為,從基礎養老金的概念就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是一種基本保障,這是新農保的基本性。
同時,我國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但是農村居民養老一直處於制度缺失狀態,現在建立了這項制度,使農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社會養老保險,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這體現了新農保的公平性。
中央政府提出,對年滿60歲的農民,只要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參保繳費,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標準的基礎養老金。
王德文表示,這就意味著過了這一年齡門檻,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農村老年人都可以直接享受到最低標準的基礎養老金,這體現了新農保的普惠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2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全國27個省區320個新農保首批試點縣和4個直轄市的試點方案工作全面啟動並開始發放基礎養老金。
根據中央部署,新農保到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