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繁榮的精彩華章——天津文化體制改革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2月7日電(記者 劉剛、李靖、周潤健)600年津門,海納百川。爽快熾烈、機智幽默的“津派文化”滋養著一代代海河兒女,創造過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奇跡。

    建設新天津,實現新跨越。百萬噸乙烯、中新生態城、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短短幾年之間,天津的發展思路、經濟格局、創新能力發生巨變。渤海之濱再次響徹激情協奏曲。

    面向未來、審時度勢,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天津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也要有強大的文化實力。

    文化是發展的血脈,文化是進步的靈魂。加快文化體制改革,譜寫文化繁榮的精彩華章,古老的津門煥發出青春。

    品位天津:改革創新 文化惠民

    “黃瓜也缺鈣?”2009年初冬,天津市寧河縣薄後村村民孫連富發現種植的反季節黃瓜的葉子黃了。焦急之中,他到農家書屋查找資料,結果發現是因為黃瓜缺鈣。按照科普書籍講解的大棚蔬菜種植知識,孫連富對症下藥,很快解決了問題、避免了損失。

    如今,到農家書屋“充電”“淘金”成為津沽農村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截至2009年底,天津3838個行政村已建成1300個農家書屋,每個書屋配有價值近3萬元的1500冊圖書、30種報刊和100種電子音像製品。按照天津的規劃,今年將再建1200個農家書屋,明年將實現全覆蓋。

    而在城區,越來越多的天津市民享受到便捷的公共圖書服務。天津圖書館副館長李茁介紹,從2002年開始,天津圖書館探索延伸服務創新,到2009年底建成社區分館56個、行業分館84個,54臺流動圖書服務車穿梭活躍在大街小巷,在23家社區分館及行業分館持“一卡通”的讀者超過3萬人。

    記者日前在體北社區採訪時看到,汽車流動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正忙著為讀者辦理借還手續。今年60歲的李家祥老人説,汽車流動圖書館開到家門口,隨借隨還,仿佛成了“自家書房”。

    為民所需,從民所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提出:“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程度為目標,讓人民群眾從多方面得到實惠,才能不斷凝聚民心民氣。”著力加快統籌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實現文化惠民,這是天津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在天津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中央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有線電視村村通3項指標均實現了100%覆蓋率,走在全國前列;在城區,220萬電視用戶實現了數字化轉換,網絡整合和數字化轉換在4個直轄市中是最高的。

    漫步天津街頭,文化場館星羅棋佈,為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增添了絢麗風采和文化韻味。從2003年開始,特別是2008年以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天津市和各區縣財政累計投入50多億元,建設和改造了一批文化設施,這裡面既包括天津博物館、天津圖書大廈、中華劇院、天津音樂廳等標誌性建築,也包括遍佈城鄉的群眾性文化場館。

    2010年元旦前後,在這些遍佈城鄉的群眾性文化場館裏,天津各種文藝院團的演出精彩紛呈,其中既有商業演出,也有公益性演出。

    如今,公益性演出從表面看依然是“政府買單、百姓看戲”,但背後卻蘊藏新的分配機制。近年來,天津採取超場次演出財政補貼方式,多演多得,促使演出內容、形式不斷創新,更加貼近群眾,送文化下基層演出由以往每年的200多場次上升到600多場次。

    面向市場,公益性文化的社會效益也衍生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天津市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兩年來,接待遊客613萬人次,被列入全國百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的接待量比免費開放前分別增長2.5倍和1.15倍。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天津國內旅遊收入近1000億元,其中,紅色旅遊直接和間接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延伸産業的收入提高了30%以上。

    文化發展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要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以新體制新機制激發創作和演出的新活力,打造更多受到市場歡迎的文藝精品。

    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電視臺曆時5年精心策劃,並與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了50集電視連續劇《解放》,在紀念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推出,社會影響巨大。而《解放》正是天津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轉企改制全部完成後的首部“開門大戲”。

    好戲連臺。2009年盛夏,天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我的左手》獲得“華表獎”。就在那時,天影廠轉企改制工作正走向深化。當年12月,天津北方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組建完成,實現了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院線經營的産業化,天津電影産業躍上新臺階。公司總經理王大方表示,下一步將借體制改革激發出來的活力,在精品創作、院線發展上大顯身手。

    改革創新,服務人民。這正是一座現代化城市文化品位的精髓。文化部部長蔡武説,天津發生的一切是對什麼是改革開放、什麼是統籌發展等重大問題很好的解釋。

    活力天津:激情迸發 跨越發展

    “攻堅戰”——這是記者採訪天津宣傳文化單位時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

    放眼天津,兩年多來,新一輪思想解放如春潮涌動。曾擔任電視劇《解放》總策劃的天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肖懷遠説,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同樣是一個解放思想的攻堅戰。

    查找差距,壓力産生動力。歐美發達國家文化産業總值佔GDP的比重平均在10%—25%,2007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僅佔GDP總量的2.6%;與全國相比,天津的文化産業尚處於中等水平。

    “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天津市委、市政府制訂了《天津市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出臺了《關於打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措施,根據天津資源特點提出了“山、海、城、鄉”四帶多點發展格局,希望通過努力,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以上,到明年底文化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超過4%。

    伴隨著深刻的危機感,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陣痛、茫然和困惑,逐漸轉為尋求發展的思考和行動。在勇闖市場的過程中,許多文化企業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開始體味到成功的喜悅。

    “最初是哭哭鬧鬧找臺長,現在是風風火火找市場。”天津電視臺總編輯翟振江這樣描述改革前後的反差。近年來,天津電視臺加快推動影視劇、娛樂、少兒等頻道的制播分離改革,面貌一新。

    天津電視臺少兒頻道開播于2004年6月1日,是全國第一家省級電視臺的少兒頻道,從創建伊始就積極探索走制播分離的路子,成立了“天視陽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一手抓精品節目,一手抓衍生産品。天津少兒頻道製作的節目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打造的《魔山》等兒童劇曾“一票難求”;組建的少兒藝術培訓中心實現了社會化運作;在天津的一些商廈裏,還出現了少兒頻道玩具專營店。天津少兒頻道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優秀少兒頻道一等獎。

    成立近6年來,天津少兒頻道每年廣告收入都以16%的速度遞增,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別上繳利潤500萬元、800萬元、1200萬元。頻道總監吳雪坦言,以前大家都是按照級別拿錢,改制把這層窗戶紙給捅開了。在與市場的接軌中,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少兒頻道的天地變寬了、舞臺變大了。

    與少兒頻道的改革相比,歷史包袱比較沉重的藝術院團改制難度更大。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天津採取“先搞活、後轉企”等方法,在全國率先實施“一團一場一所”政策,確保每個重點院團都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扶植多種業態發展,引導院團走向市場,為文化體制改革奠定基礎,真正使院團轉企改制不可逆轉。

    “自己作自己的‘貴人’。”2009年3月完成整體轉制的天津友好演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莊勇對文藝院團改革體會頗深。近年來,這家藝術團體實行全員聘任制,以事設崗,競爭上崗,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分流淘汰,將目光緊盯市場,不斷提高適應力和競爭力,創作出多層次、全品種、系列化的藝術産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轉企改制不僅激發了演職員的積極性,重要的是正在逐步形成內生機制的良性循環。”談起改制近1年來的變化,天津市雜技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泉根對未來更有了信心。

    轉企改革以來,天津市雜技藝術有限公司積極探索開發旅遊演出的新途徑,編排了《藝海奇功》《津門樂》等大型節目。1年裏,僅在國內演出就達160多場。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能否成為文化市場的主體、主角和有力競爭者,是衡量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製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在不久前結束的201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經營性事業單位轉變為文化性創意企業的天津新蕾出版社收穫頗豐,50多種新書受到訂貨商的青睞,其中“博學小子”叢書更是一炮打響,訂貨碼洋超過200萬元,創下該社系列叢書歷年訂單量最高紀錄。社長紀秀榮説,新蕾社實實在在嘗到了向市場要效益的甜頭。

    作為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新蕾社改製成功只是天津出版業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天津出版業體制改革醞釀于2004年。5年多時間裏,從各家出版社和新華書店改制,到整合成立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出版業的集團化經營。不久前,集團公司又與遼寧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制定了跨區域聯合發展戰略;他們還與方正番薯網、中大文景文化傳播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推動國內微型小説的産業化進程和中國數字圖書出版行業發展,走向了規模化發展之路。

    與時俱進,破舊立新,解放生産力,促進文化産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天津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在財政稅收、投資和融資、資産和土地處置、引進人才等方面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61歲的京劇演員劉榮升至今活躍在舞臺上。這位11歲就登臺演出的老演員説:“10多年前,觀眾在流失,劇場在減少,複雜的人際關係鬧得劇團散架。”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和體制改革政策的不斷出臺,他成立了自己的劇團,勇敢地闖向市場。這期間,有淚水,更有歡笑。如今劉榮升京劇團受到了戲迷追捧,年最高演出場次超過200場。

    “海闊憑魚躍”,這是劉榮升對當今天津文化市場的評價,也道出了“曲藝之鄉”天津文藝界人士的心聲。如今,各種小劇場、相聲茶館在天津紅紅火火。聽相聲、看戲、逛津門已成為文化旅遊新時尚。

    見證天津相聲從危機到復興,知名相聲演員佟守本感慨萬千:幾年前,相聲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演員瀕臨失業;現在相聲藝術發揚光大,不斷涌現新人、新段子,觀眾九成是年輕人……

    “笑的藝術”興旺發達,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産業化的發展。2008年11月,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相聲頻道改制,成立相聲節目製作公司,相聲廣播的收聽率翻了一倍,廣告收入“水漲船高”,2008年和2009年分別達到3498萬元、3995萬元,今年預計在4500萬元左右。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李英華告訴記者,2009年9月,相聲節目公司與口碑好、節目精、演出實力強、經營較規範的相聲茶館展開闔作,推出天津相聲廣播“津味相聲風景線”,目前已有2家特色店和6家加盟店。天津相聲市場在整合和提升中迎來了新機遇。

    多彩天津:擁抱世界 魅力動人

    當《功夫熊貓》《花木蘭》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美國動漫大片登陸國內市場的時候,中國動漫界受到震動,也受到啟發。

    在天津神界漫畫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津疆看來,日益開放的環境必然促使國內外文化市場交融,這就要求發展文化産業不僅要有民族氣派,也要具備世界眼光。

    “新中國漫畫”,這是神界公司在實踐中提出的理念。吸取中國文化精髓、借鑒國外先進技術、開創規模化流水線式創作模式,神界公司在海內外打開了市場。2005年,韓文版《西遊記》漫畫在韓國順利上市,次年其日文版又成功打入日本漫畫市場。此後,漫畫《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也相繼在海外上市,受到廣泛歡迎。神界公司僅“四大名著”系列的國際版權出讓就收益上千萬元,成為中國漫畫界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面旗幟。

    兼容並蓄、融合創新,這是“津派文化”的特點和優勢。2009年7月1日,首個國家動漫産業綜合示範園正式落戶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確定動漫産業發展方向為“原創性、高科技、國際性”,規劃佔地1平方公里的國家動漫産業綜合示範園劃分為編劇策劃、研發孵化、綜合服務、智慧衍生品、高端辦公、人才培育和動漫主題公園7大功能區。目前,園區已吸引30多個項目入駐,下一步將組建“中國動漫集團公司”作為園區運營開發主體,打造中國的“迪士尼”。

    世界眼光、開放心態,後起直追的天津文化産業建設始終把為文化市場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的軟環境放在重要位置。

    借鑒國內外拍賣交易的經驗,2009年金秋時節,中國(天津)演藝交易博覽會舉行,此次活動突破以往演藝劇(節)目簽約交易的慣例,根據委託方的要求確定劇(節)目保留價,並制定出合適的起拍價,使劇(節)目價值回歸到市場認同的價格。3天時間裏,來自中外160家演藝機構、3000多人參展、參演,交易額超過2.1億元,在業界産生強烈反響。

    健康的文化市場環境,不斷促進文化事業和企業的發展壯大。在宣傳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天津主流報紙從改造和重組廣告、發行渠道入手,成效斐然。

    自2001年起,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在全市建立近600個報亭,並吸引企業資金組建股份制發行配送公司,擴大發行網絡,集團所辦報紙發行量從30萬份增加到最大期發量150萬份。配送公司也不斷發展,建立起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收入從4000萬元增加到2億多元。

    《今晚報》不僅是天津日發行量最高的報紙,還連續5年被評為世界報業發行百強。今晚傳媒集團社長賈長華用“雙翼齊飛”來形容改革給辦報和經營帶來的積極影響。

    由今晚傳媒集團控股的今晚發行快遞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轉企改制,成為我國報業首家股份制發行公司,2009年實現經營流轉額15億元、純利潤2446萬元,總資産較改制前翻了三番,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

    新聞傳媒實力的增強為高速發展的天津擴大國際影響,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天津電視臺相繼在澳大利亞、北美的一些城市落地。《天津日報》成為我國第一家進入衛星報紙銷售系統的中文報,在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今晚報》與海外華文媒體建立合作機制,海外版已達14個,行銷歐洲、南美、澳洲、加拿大、日本和西非,成為我國向海外發展最快的報紙之一,期發總量達40萬份。嶄新的天津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

    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在對外交流中,“津派文化”的獨特魅力更拉近了世界與天津的距離。

    作為文化使者,天津文藝院團的足跡遍佈世界五大洲。但隨著院團轉制的深化,對外文化演出的內在機制也正在發生變化,從單一的政府性項目擴展為多元的商業性運作。

    天津歌舞劇院院長高久林至今還記得,2005年大型樂舞《異彩流金》赴日本37個城市進行為期兩個半月巡演時,所到之處受到熱烈的歡迎。

    “好聽、好看”,這是觀眾對《異彩流金》最質樸的評價。而這臺樂舞就是天津歌舞劇院採取市場訂單,進行商業運作的成果。從自籌資金進行製作到推向舞臺巡演,形成了“投入—回報—提高”的良性循環,成為劇院商業運作的一個成功典範。如今,《異彩流金》已演出200多場,收入超過600萬元。

    “哪有市場,哪就是舞臺。”這句話體現了天津市雜技藝術有限公司演職員們的自信。“津派雜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轉企改制後,雜技公司大力開拓國外市場,2009年赴加拿大、阿聯酋、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家進行演出,外演場次達461場,較上一年增長了兩倍多。

    多彩的天津文化就是在這些或是宏大敘事、或是親切動人的場景和元素中展現出來。在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春風裏,一座洋溢著時尚活力的北方文化中心城市正在渤海之濱崛起。

 
 
 相關鏈結
· 天津:做好9方面工作打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攻堅戰
· 文化部公佈評選出的2009年全國文化市場十大案件
· 兩部門座談網絡時代的中國文化精神和産業走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