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萬象更新始於春
新華社評論員
在中國人看來,只有度過歷經數千年而韻味不變的春節才算真正過年。年,是一壺甘洌沁脾的陳年佳釀,人情、親情、鄉情盡在其中。為了過年,數億人頂風冒雪跋涉在回家的旅途,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春運景觀”。而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團圓飯,曾經的艱難坎坷便在親人們噓寒問暖中淡去,新年的美好憧憬在聲聲祝福中展開。
即將過去的牛年,中國人走得並不輕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發展遭遇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困難。面對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對,共克時艱,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及一系列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舉措,使中國應對危機的步伐堅實有力,經濟運行止跌回升,“保八”目標成功實現,國人為之自豪,世界為之矚目。
每一次風險與挑戰都是強者愈強的契機。當中國經濟大船在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劈波斬浪率先駛出旋渦,被外國媒體稱作“幾乎成為照耀全球經濟信心的燈塔”,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經驗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認識、所關注,中國人民戰勝危機的信心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更加堅定。
冬去春來,帶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初戰告捷的豪情和奪取全面勝利的信心,中國人迎來了虎年春節。儘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寒氣猶存,但春天的氣息更加濃郁,初戰告捷的好形勢令人鼓舞。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令人振奮,中國人民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懷。
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春節前夕一系列重大部署,清晰描繪了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的發展路徑,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科學分析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競爭必然趨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發展方式的衝擊。改革開放30餘年來我國GDP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投資出口拉動、第二産業帶動、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而境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全球能源資源供應日益趨緊的形勢,都使這種發展方式的不可持續性日益顯露,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大範圍的經濟危機都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前夜,危機催生的新的發展理念、管理模式、技術手段等,必然成為後危機時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適應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國際競爭,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珍惜我們應對危機一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用好我國經濟率先走出谷底的有利條件,積極搶佔制高點、爭創新優勢,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增強我國經濟抵禦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使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越來越高、空間越來越大、道路越走越寬。
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中國繁榮富強的腳步堅實有力,不會停滯。大踏步趕上世界潮流的中華民族,必將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在更廣闊的領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富有中國特色的貢獻。
寒在梅中盡,春自柳上歸。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中,凝聚著國人情感的春節更顯意味深遠,喜慶祥和的年味將把春天的蓬勃生氣傳遍大江南北,億萬張笑臉預示著中國發展的又一個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