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需要什麼,我們送來什麼。”近日在福建省平潭縣流水鎮舉行的“三下鄉”活動,從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擴展為理論、政策、文化、科技、衛生、法律、體育、廣播電視、計劃生育等“多下鄉”,共有30多個省直部門參加。
福建省積極探索文化下鄉長效機制,推進“三下鄉”向“常下鄉”、“常在鄉”轉變,涌現出“文化低保”、“藝術扶貧”、“文明小戲”等一批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品牌。
2007年起,南安市率先實施“文化低保”工程,“低保對象”憑“文化綠卡”可免費享受多項文化服務。南安市調研遴選出兩類2271名農民列入“文化低保”對象,確保他們擁有一份基本的常年性讀物、擁有一件基本的視聽設備、每月參加一次文化娛樂活動。
福建省藝術館館長吳志躍的辦公室裏,挂著一張福建地圖,凡是“藝術扶貧”工程延伸到的地方,都用紅色的記號作了標記。2005年,福建省藝術館向全省發出“藝術扶貧”的倡議,得到了各地文化館的積極響應,地圖上的紅點在蔓延,現在已擴展到全省213所小學,培訓學生達20萬人次。
目前福建省還有近1.5萬名村級文化協管員,保證每個建制村1名。2006年以來,福建已有70多個市、縣(市、區)採取多種形式舉辦文化協管員培訓班200多期,培訓村級文化協管員15610人次。(記者 余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