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6日電(記者吳宇、王猛、戴盈)76件(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雕塑,6日“入住”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依託著一座座展館、一條條道路以及日夜流淌的黃浦江,76件(組)雕塑為世博園平添幾分靈動與活力。
從事雕塑創作已有20年的林崗,向新華社記者講述自己一件“入住”世博園的作品,其所用的100多個齒輪以及螺旋槳和船舵,竟然是從廢金屬交易市場“淘”來的。這些工業文明的産物最終被塑造成一件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樂器,既寓意著三種工業零件代表的“航線”和“方向”,又體現出西方和東方文明的碰撞與融合。
“創作這件作品用了整整半年時間,我自認為非常用心。放在世博園裏的雕塑,我認為既要象徵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又能體現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世博會的主題交相輝映並進入觀眾的內心世界。”身為杭州雕塑院院長的林崗説。
據介紹,這件高8.2米、寬約3米的名為《心靈的方向》的雕塑,計劃被永久放置在世博會浦西園區的江南廣場,並與其他14件(組)雕塑一起,共同演繹“工業記憶”的主題。
作為江南廣場雕塑項目的總策劃,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告訴新華社記者,江南廣場僅是世博園區四個雕塑項目之一,卻匯聚了全國雕塑界的智慧和心血,在總共15件(組)最終“入住”的雕塑的背後,至少還有同樣數量的雕塑作品“備選”。
53歲的孫振華認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江南廣場正是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江南造船廠舊址。如何通過雕塑恢復人們的歷史記憶,體現出江南造船廠100多年間留給上海的城市印跡,是全國雕塑界在謀劃、創作世博雕塑作品時重點考慮的課題。
“我認為,城市發展是需要累積的,不應發展一段丟掉一段。希望上海世博會能樹起一面傳承歷史文脈、尊重歷史積澱的旗幟,為今後中國的城市發展提供借鑒。”孫振華説。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馮經明介紹,上海世博園區雕塑創作啟動三年多來,得到了全球200多家策劃創意團隊以及眾多藝術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如今,“入住”世博園區的76件(組)雕塑,出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古巴等幾十個國家雕塑藝術家之手,堪稱一曲多元文化的交響。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黃健之介紹,整個世博園區雕塑共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世博軸雕塑藝術長廊、沿江景觀帶、主要入口廣場以及江南廣場。世博軸雕塑藝術長廊的主題定位是“科技創新與創造力”;沿江景觀帶的雕塑主題突出生態特色,並賦予科技與文化藝術內涵;主要入口廣場的雕塑強調導向性和可識別性,以生動的雕塑替代路標和路牌;江南廣場則以“工業記憶”為主題,反映工業技術、歷史事件和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