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罕見暴雨連續侵襲南方亟需加強城市排澇設施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5月16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郭遠明)5月5日以來,一波接著一波的罕見暴雨侵襲南中國,各地洪水肆虐。12日開始,湖南、廣西、江西、廣東等地陸續遭遇5月份以來的第三次強降雨,一些城市出現嚴重內澇,其中廣州市在半個月時間裏,兩次水漫全城。

    連續的罕見暴雨讓不少城市市區頻繁“浮起來”,暴露出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過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規劃”等不可忽視的問題。

    連續暴雨,城區“浮起來”

    12日起,5月份以來的第三輪暴雨自北向南橫掃整個江西。連續罕見暴雨導致江西省部分地區發生山體滑坡,城區積水,房屋倒塌。據不完全統計,12日開始的新一輪強降雨就導致江西境內39個縣426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91.6萬人。同時,湖南、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也相繼出現強降雨天氣。5月14日,廣東遭受5月份以來的第三次強降雨,14日8時到17時,粵北的韶關、清遠和粵西肇慶、茂名等地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

    歷史罕見降水造成南方一些城市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仿佛浸泡在水中,交通受到嚴重影響。5月12日至13日,江西省西部工業城市新餘市遭遇1984年以來最強暴雨侵襲,數個交通要道被大水淹沒。記者看到,在新餘市火車站附近的立交橋通道下,積水深度在6米以上。在水淹要道上,一些車主正在水裏來回打撈汽車車牌。一名車主告訴記者:“我的車剛開到立交橋底下,迎面滾滾而來的大水就將車頭擋住,汽車立馬熄火,車牌也不知道衝到哪了。”5月13日,在新餘市火車站廣場附近,內澇積水近一米深,導致2000多名群眾一度被困,武警新餘市支隊官兵緊急出動,把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不僅僅是江西,連日來,廣東等地也出現暴雨傾城,羊城廣州再現水漫全城。據廣州市統計,14日晚至15日淩晨,兩個多小時的滂沱大雨,讓羊城再現一個星期前的水漫全城場面,大街小巷已成一片澤國,不少交通幹線因積水堵塞;暴雨造成559人受災,1150人連夜緊急轉移。

    內澇嚴重,雨太大還是城市太脆弱?

    新餘市水務局局長林愚認為,城市嚴重內澇,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強度太大。據統計,13日早上8點到下午3點,新餘市降水量高達101.5毫米,局部地區降雨達到150毫米,達到特大暴雨標準。新餘市市政管理處處長葛蘇平説,出現內澇苗頭,新餘市就已全力開啟排澇水泵,往外河排澇。但由於外河水位猛漲,水位甚至高出水泵排澇口,造成排澇工作受到影響。他説,1984年以來,當地就沒有出現過這麼強的降水和如此嚴重的城市內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已加大對城市排澇系統的改造。去年,廣州就投入9億元進行“水浸街”改造,重點治理全市228個水浸“黑點”,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澇管徑及建設必需的排澇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澇能力。而葛蘇平也表示,目前新餘市的城市排澇系統處於歷史最好的狀態。

    但專家認為,造成內澇嚴重的根源還是城市太脆弱,在極端天氣的背景下,現有的排澇設施抵擋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積澇”步伐。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崔勝輝説,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出現了“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規劃”等問題,在一棟棟漂亮的現代高樓大廈下面,排澇系統幾乎是一片空白。同時,在城市排澇系統的建設規劃上,有關部門對極端降水情況估計不足,一旦出現今年5月份以來的極端天氣,城市排澇系統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來了。

    國內著名氣象專家李小泉認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地面“水泥化”“硬質化”又給排澇“添堵”,使城市排澇系統不堪重負,可謂雪上加霜。李小泉分析説:“城市被水浸,一個原因是雨下得太多,再一個原因是雨水排不出去。現在城市市區內的水塘、綠地日益減少,都變成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或水泥、瀝青路面,地面‘硬質化’了,水根本滲透不到地下,只能匯集到相對低窪的市區,從而出現城區的積澇。”他指出,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每逢雨季或有大雨時,不同程度的“水浸街”現象時有發生。

    強調綠色城市化,城建規劃需多增“氣象元素”

    崔勝輝建議,除了加強城市排澇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規劃時,不能因為城市開發而犧牲公園、綠地、水體,要強調綠色城市化。

    李小泉解釋,綠地、水體起著重要的“匯水”作用,能夠適當緩解城市內澇的問題,但現在這些天然排澇系統的減少,使城市缺少貯存多餘雨水的地方。加上管理不善,城市垃圾“作祟”堵塞排澇渠道,加劇排澇困難,“大街變江河”也就在所難免。

    崔勝輝提出,要加快現有城區的屋頂綠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還可進一步綠化城市。

    此外,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專家也提議,城建部門與氣象部門應該加強合作,對城市降雨分區和未來降雨趨勢進行專項研究,充分發揮氣象對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加強預警工作。有關專家認為,在城建規劃需多增“氣象元素”,不單單是一個技術理念的改進,實際上對城市編制雨水排放規劃、河道治理規劃,指導整個城市雨水系統的建設是非常有幫助的。

 
 
 相關鏈結
· 寧夏今年天氣複雜多變 汛期可能出現暴雨洪澇
· 特大暴雨突襲湖南溆浦 8000多群眾被困“孤島”
· 廣州暴雨致學生宿舍被淹 消防官兵疏散被困學生
· 我國大部地區將有降水 江南江淮等地暴雨蓄勢待發
· 桂林暴雨致1.834萬人受災 農作物受災1.11千公頃
· 廣西北部遭遇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