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首批區域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助推西部綠色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24日   來源:人民日報

    從企業“小循環”,到行業“中循環”,再到區域“大循環”,構建區域循環經濟,是我國的全新嘗試。從循環經濟發展史來看,這是西方發達國家所沒有經歷過的,將對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的動力。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區域循環經濟?區域循環經濟將如何構建?我國將在發展區域循環經濟上作出哪些嘗試?

    區域循環——

    大量增加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縱橫融合,形成行業聯動和區域互動

    今年3月15日,《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實施,這是國務院批復的第二個區域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這個循環經濟園區是國內唯一佈局在藏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循環經濟園區。

    而去年12月24日,我國首個省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實施。覆蓋甘肅全省的總投資為2133億元,用於發展72大類重點支撐項目。

    2005年起,我國就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行業範圍以及小區域範圍內都進行過試點試驗。但在甘肅省以及柴達木這樣大的範圍內,以高起點、高標準進行頂層設計,構建規模宏大的區域循環經濟體系,不僅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在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史上也未曾有過。

    此次,區域循環經濟的提出,相比于小區域而言,設計範圍遠遠擴大了。相比于行業循環而言,區域循環的設計大量增加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縱橫融合,形成行業聯動和區域互動,將大大提高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深加工的能力。

    這對於我國在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科學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青海——

    要圍繞氯元素構建一個大區域的循環産業鏈,想辦法將氯回補柴達木鹽湖

    青海省柴達木地區位於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匯的中心地帶,面積約25.6萬平方公里,有鹽湖30多個,有86種礦産資源,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特色優勢産業基地,也是青海省地方實施三江源保護重要的財力支撐地區。

    “把柴達木地區作為一個大的循環經濟園區來由國務院批復,是因為青海的重化工業主要集中在這裡,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地區的鹽湖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説,青海主要有兩塊經濟區,一塊是以柴達木盆地為核心的海西區,另外一塊就是西寧地區,其他地區在功能劃分上基本是禁止開發的。只有大力支持這兩個地區,才能使青海全省的經濟發展起來,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國的三江源。然而,西寧地區靠近黃河源,不適合發展重化工業,因此選擇了柴達木地區。但由於這裡的生態比較脆弱,所以只有通過發展區域循環經濟,才能在發展特色經濟的同時,又不會使當地生態退化。

    “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自然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是唯一的現實選擇。”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該地區具有資源品種多、組合好的特點,有利於區域性大規模整體開發、多産業集群聯動發展。

    根據《規劃》,試驗區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重點規劃建設格爾木工業園、德令哈工業園、烏蘭工業園、大柴旦工業園等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園,構建以鹽湖化工為核心的六大循環經濟主導産業體系。

    據了解,在柴達木鹽湖地區,鉀、鈉、鎂、鋰、溴等儲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許多礦産屬於國家戰略資源。例如,鉀元素(用於生産鉀肥,我國自給率不到30%)是我國糧食生産不可或缺的,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鋰元素用於生産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關係到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從柴達木鹽湖裏提取鉀的同時,會帶走大量氯元素,造成鹽湖的氯失衡。”齊建國説,因此,為了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當地環境,就要圍繞氯元素構建一個大區域的循環産業鏈,想辦法將氯回補鹽湖。但構建這樣的産業鏈經濟效益比較低,這就需要國家給予大力扶持。

    甘肅——

    發展覆蓋全省的區域循環經濟,擺脫初級原料供應者地位

    甘肅是我國資源大省,在174種已探明礦産中,10種儲量位列全國第一。然而,甘肅卻是我國經濟發展滯後地區,全國GDP排名倒數第三;甘肅也是工業能耗較高的地方,據統計,2008年,甘肅省萬元GDP能耗為2.01噸標準煤,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4.2噸標準煤,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7倍。

    甘肅的資源優勢為何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專家認為,由於缺乏下游産業鏈,工業技術水平較低,甘肅只能對原材料進行簡單加工,然後以低廉的價格直接向東部發達地區輸出,而返銷回來的製成品卻是當初輸出價格的數倍,形成了明顯的區域“剪刀差”。東部地區雖然缺乏資源,但有大批上規模的精深加工企業,並且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完善的價格體系和市場流通體系,因此獲得了很高的産品附加值。

    “所以,高起點、按省域來規劃建設區域循環經濟,打造高效、環保、大縱深的循環經濟産業鏈條,形成産業聯動、大區域整體推進的格局,是甘肅擺脫初級原料供應者地位,實現跨越式綠色發展的最好出路。”甘肅省工信委環資處處長張錦良説。

    如此規模的省域循環經濟建設工程,應如何戰略性、系統性地推動?“要與‘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的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建設以蘭州、白銀等城市為中心,以平涼、慶陽等9個城市為兩翼的七大循環經濟專業基地,組團發展,整體推進。” 甘肅省省委書記陸浩強調,必須打破地域、所有制限制,在全省打造循環經濟大鏈條。

    在我國“鎳都”——甘肅省金昌市,以“企業小循環—産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方式構建的市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甘肅省發展省域循環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技術路線參考。

    據介紹,金昌市依託工業園區,以金川集團公司為龍頭,以當地豐富的硫化銅鎳礦加工為主線,通過當地政府牽線搭橋,先後引進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集團、中化化肥公司、內蒙古太西煤集團、江陰天宇鎳網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加盟,延伸出有色金屬、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鹼化工和煤化工等6條産業鏈,産業鏈通過産品、廢棄物、電力、熱能等進行縱橫耦合,建起了網狀的區域循環格局。

    “甘肅目前應該著重于‘增鏈’和‘補鏈’。在‘建鏈’、‘增鏈’、‘補鏈’的過程中應遵循3個基本原則,一是資源共享,即相互間能夠共享原材料、設備和基礎設施等;二是廢物變原料,即一方的生産廢棄物能夠成為另一方的生産原材料;三是生産過程的耦合,即相互間的生産環節能夠有效銜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説。

    齊建國表示,區域循環經濟本質上是需要政府參與的一种經濟模式,市場運行了,政府可以逐步退出,但在發展初期,尤其是涉及資源再配置時,政府必鬚髮揮重大作用。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公佈今年西部大開發工作的七大任務
· 田震委員建議: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新能源發展
· 西部大開發10週年:改革開放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改革開放為西部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農業固本強基 推動西部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