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29日電(記者孫陽)全球首個“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29日在四川省都江堰正式開建,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熊貓保護權威專家、保護組織代表參加了野放中心的奠基儀式。
“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位於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佔地面積2023畝,預計投資1.6億元,3至5年內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設計從外向內依次為後勤工作配套區、科研教育體驗區、野外救護檢疫區、野化飼養繁育區、半原生態野放過渡試驗區、原生態野放實驗區6大功能區,從而形成完整的大熊貓回歸自然的生態科研走廊。
野放研究中心建成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計劃分批次投放40至50只人工繁殖的大熊貓,進行系統的移地大熊貓野放過渡研究。研究過程中,大熊貓專家將全面地收集大熊貓野放的科研資料,為最終實現大熊貓放歸自然提供科學依據。
大熊貓研究專家、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張志和博士説,大熊貓繁育研究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圈養,而是將這一物種放歸自然。在目前科研繁育取得較好成績、人工圈養種群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開展大熊貓野放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此次“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的開建是中國保護大熊貓的一個重大步驟,在野放中心,熊貓專家將對大熊貓回歸自然相關課題進行系統地研究。
記者了解到,“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作為地震災後動工的大熊貓恢復重建項目之一,也將帶動之後的大熊貓疾病防控中心等項目的建設步伐。在未來幾年裏,“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將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貓疾控中心”“陜西省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搶救救護中心”一同構建起包括“大熊貓移地保護”“就地保護”和“野化過渡”各項目在內的綜合保護體系。這一體系建成後,中國保護大熊貓事業將更好地兼顧熊貓種群安全、科研教育、棲息地保護和野放回歸等方面,有利於實現大熊貓這一物種和其棲息地的可持續發展。
大熊貓專家認為,四川省都江堰擁有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也在大熊貓野放、保護方面具有一定經驗和基礎。汶川地震後馬家溝所在區域的林地生態植被並未受到影響,能很好滿足大熊貓的棲息需要,是“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的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