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人登山九大感人瞬間:穿越時空不朽登山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五、(感人瞬間之五)“車子已經啟動,已被親友抱回家的小拉姆還是哭喊著跑了出來,抱住爸爸不松手。仁那緊緊地抱起女兒親了又親,淚水打濕了拉姆的小臉蛋。”

    1999年5月,西藏登山探險隊攀登珠穆朗瑪峰,並成功點燃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聖火。在登山隊中,32歲的仁那和29歲的吉吉是夫妻,兩人于5月27日同時登上頂峰,成為中國第一對同時登上珠峰的夫妻。這是仁那(右)和吉吉站在珠峰頂上共同展開國旗。新華社 發

    ──摘自新華社記者1999年4月20日發回的《夫妻攜手登珠峰》

    (背景)1999年5月,西藏登山探險隊攀登珠穆朗瑪峰,並在頂峰上成功點燃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聖火。這次活動創造了多項登山紀錄。

    (回放)4月20日,以西藏14座高峰探險隊為主體的“聖火採集隊”就要離開拉薩了,數十名隊員家屬在歡送親人遠征,緊抱女兒的仁那和妻子吉吉引人注目。吉吉文靜地依偎在丈夫身邊,臉上洋溢著甜甜的微笑,多年來,他們第一次攜手攀登同一座山峰。女兒拉姆央金才4歲多,抱著爸爸的脖子不肯松手。

    道不完的別離,訴不盡的牽掛。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勇士即將啟程。年輕的吉吉早早就鑽進了越野車,害怕聽到女兒那令人心碎的哭聲。

    5月27日,當登到離頂峰只有20米左右時,仁那停住腳步,拉著吉吉的手一起登上頂峰。仁那、吉吉成為中國第一對同時登上珠峰的夫妻。

    西藏登山隊隊長桑珠當時與仁那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們是不是同時到達頂峰的?”

    “是!”

    “擁抱了嗎?”

    “擁抱了!”

    “親了嗎?”

    “親了!”

    吉吉説:“終於到頂峰了,我一屁股坐在雪坡上,一句話也沒有説,就想哭。”

    上午10時,吉吉和桂桑一道,迎著朝陽,高擎金黃色的火炬,伸向聚光器,攀登隊長次仁多吉莊嚴地聚光點燃火炬。淡紅色的火苗頂著陣風,在銀白的世界之巔頑強地跳動。

    下山的時候,吉吉速度有點慢。仁那問她能不能快點,她説要慢點下,“要活著回去見女兒”。

    (點評)淚水,是生命樂曲中最真切、最震撼的音符。登山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出征,幾乎就是生離死別。但為了把難捨的淚水、苦別的淚水化作重逢的淚水、勝利的淚水,中國登山人義無反顧。

    六、(感人瞬間之六)“‘公元2000年5月21日中國第一位隻身登上珠峰的黑龍江人閻庚華永垂不朽——黑龍江電視臺攀登珠峰報道組立’ 在珠峰大本營的山坡上,這是新添的悼念登山者的墓碑。”

 

    2000年5月,黑龍江勇士閻庚華在登頂珠峰後不幸罹難。他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單人挑戰珠峰第一人。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冒險精神,需要有一種挑戰命運、探知未來的勇氣。閻庚華的標本含義在於他是一個探險精神的實踐者,一個具有精神張力的壯士。這是1999年閻庚華攀登珠峰8000米後撤到海拔5200米時的照片。新華社 發

    ──摘自新華社記者2000年5月27日發回的《魂斷珠峰》

    (背景)2000年5月,黑龍江勇士閻庚華在登頂珠峰後不幸罹難。他是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單人挑戰珠峰第一人。

    (回放)5月27日,珠峰大本營。憂心的牽掛和急切的等待,漫長的6天過去了,大家不得不面對現實:老閻走了!

    從21日淩晨與大本營有過一次簡短的通話後,人們就再也沒有聽到他那濃濃的東北鄉音。幾天來大家見面的第一句話總是:“老閻有消息嗎?”大家一次次地眺望那頂天立地的珠峰,渴望透過濃密的雲層,看到他與風雪搏擊的堅強身軀,期盼再次看到他戴著眼鏡、留著長髮、身材瘦削的身影。

    1999年,閻庚華就曾來到珠峰,登達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知道登山是“死亡邊緣的運動”,但他並不怕死亡,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有膽量、有勇氣向世界第一高峰挑戰。他説要用攀登珠峰的行動,實踐中華民族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這是他終生的理想和追求。

    在2000年登頂前的一次電視直播節目中,女兒對著鏡頭中的爸爸説:“我為有這樣一位英雄的父親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七尺男兒閻庚華在大本營流著熱淚保證,他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取得登頂的成功,等回家後,陪女兒去公園玩。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許諾,竟成了女兒永久的夢想。

    (點評)閻庚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完成了一次令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登山壯舉。他以生命為代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冒險精神,需要有一種挑戰命運、探知未來的勇氣。閻庚華的標本含義在於他是一個探險精神的實踐者,一個具有精神張力的壯士。

    七、(感人瞬間之七)“看到仁那遺體的那一刻,孱弱的吉吉掙脫攙扶,猛撲到親人的身上號啕大哭起來:‘你怎麼就丟下我一個人自己走了?要走也要我先走!’她一邊哭一邊親吻著仁那的臉頰,撫摩著親人的雙手。”

    2005年5月,西藏探險隊前往巴基斯坦攀登最後一座世界高峰,乘車進山途中遭遇滾石,主力隊員仁那遇難。仁那遇難是西藏探險隊成立以來遭受的最重大損失,也給原本美滿的家庭帶來永久的傷痛。仁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勇士。這是仁那在拉薩舉行的出征壯行儀式上與女兒告別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發

    ──摘自新華社記者2005年6月1日發回的《“仁那,我看你來了”》

    (背景)2005年,西藏14座高峰探險隊前往巴基斯坦攀登最後一座8000米高峰──迦舒布魯姆Ⅰ峰。如果成功,將創造集體攀登14座高峰的世界登山新紀錄。

    (回放)5月27日上午,巴基斯坦東北部,西藏14座登山探險隊一行11人分乘4輛越野車向第一個野營地進發。中午,仁那乘坐的第一輛車在經過一段滾石多發地段時,山上突然滾下一陣碎石,擊穿帆布車頂後擊中仁那頭部,他當場流血不止,昏迷過去。碎石還擊中了邊巴扎西的頭頸部,他也當場昏了過去。大家紛紛脫下內衣給傷員包紮,車輛在狹窄的山路上艱難掉轉車頭,疾駛下山。

    救援直升機到了,軍醫快步跑到仁那身邊,但仁那已經停止了呼吸。歷經多年生死考驗的探險隊員們,第一次眼睜睜地看著隊友倒下,無不失聲痛哭。

    斯卡杜河谷,白雲低垂,霧靄沉沉,山河揮淚,痛悼英雄。

    6月1日,抵達巴基斯坦的吉吉從走下飛機的那一刻,就開始抽泣。看到仁那遺體的那一刻,她掙脫攙扶,猛撲到親人的身上號啕大哭起來,每一聲慟哭都在劇烈地撕扯著在場所有人的心。10多分鐘過去了,吉吉在勸説下直起身來,被攙扶著緩緩地繞遺體走了一圈,一邊走一邊不停地摸摸丈夫的身體,拉拉衣角。就要離開太平間的時候,吉吉突然轉過身來,朝著仁那的遺體緩緩地跪了下去,畢恭畢敬地給丈夫的遺體磕了3個頭。

    “從巴基斯坦回來,一直到現在,我都不相信他真的走了。每次晚上家裏來電話,感覺是不是他來的!實際上永遠都不會了。”每次談起仁那,吉吉都要落淚。

    她説:“女兒對爸爸的事也從來沒有説過什麼。仁那離開49天后,我帶女兒去北京參加一個活動,想告訴女兒,但一直不敢告訴她。以前仁那出去稍微長一點時間,看到別人一家在一起,女兒就會問:‘爸爸什麼時候回來?’而從那以後,女兒從來沒有問過我相同的問題。”

    (點評)仁那遇難是西藏14座高峰探險隊成立以來遭受的最重大的損失,也給原本美滿的家庭帶來永久的傷痛。他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乃至生命獻給了中國的登山事業,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勇士。在中國登山史,在中國體育史上,有一個名字永遠也不應該被遺忘,他就是──仁那!

    八、(感人瞬間之八)“2007年7月12日12時20分,是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主力隊員次仁多吉、邊巴扎西和洛則站在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魯姆Ⅰ峰的頂峰,展開鮮艷的五星紅旗,激動地互相擁抱,慶祝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高峰的完滿大結局。”

    2007年7月12日,西藏登山探險隊結束了14年的艱難攀登歷程,完成了登頂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壯舉。14年,14座,西藏探險隊這些堅韌、頑強的藏族兒女,把人類最崇高的進取精神刻錄在喜馬拉雅和喀喇崑崙山脈的每一塊岩石上,每一塊雪地裏。這是隊員們在登頂過程中。 新華社 發

    ──摘自新華社記者2007年7月13日發回的《“14座”:中國登山人的夢想與光榮》

    (背景)2007年,西藏登山探險隊成功登頂世界第十一高峰,結束了長達14年的艱難攀登歷程,中國首次有3位登山家──次仁多吉、邊巴扎西和洛則躋身此前全球只有13人加入的“14座俱樂部”。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是世界登山界公認的難度最高的攀登行動。

    (回放)7月12日12時20分,一項新的世界登山紀錄在喀喇崑崙山脈深處誕生:“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以集體形式攀登14座高峰的登山隊。

    老成持重的攀登隊長次仁多吉哽咽著説:“登最後一座山,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邊巴扎西是重傷,吉吉是女性,我們這樣能夠登上這座山,是不容易的,我的眼淚都出來了。”

    邊巴扎西在登達頂峰時喘著氣説:“感謝大家再次給了我這個機會!感謝所有支持我、關心我的朋友們!”

    為了最後的成功,他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傷痛:“從出事(兩年前被滾石砸成重傷)到恢復知覺和記憶,我就一直想著要完成最後一座。為了這個目標,我什麼苦都能忍受。治好面癱要針灸,我每天都要去扎針,一半臉上共有二、三十針,連續6個月。有一次做肌電圖,疼得實在想喊,後來還是忍住了。”

    治療恢復期間,邊巴扎西一直擔心自己會掉隊,這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病”:“最好的搭檔仁那不在了,我又傷了,如果缺了這最後一座,很難受。”進山以後,他每天堅持吃藥。有一次左邊肋骨有震動,後來是左腿內側震動,每次持續大約40多秒。他都沒對任何人講,自己默默地承受著。

    準備突頂的時候,他把多餘衣物疊整齊放在帳篷裏,還把一些貴重物品和錢存放在鎖著的行李桶裏,留給家人,以防萬一。

    登頂後的吉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到了頂峰,我就忍不住哭了。如果兩年前他(仁那)只是受傷就好了,現在站在頂峰的肯定是他了。我還把他的骨灰也帶上來了,沒有放在頂上,那裏全是冰,我怕地方變了以後,被以後來的人踩到。我把骨灰放在頂峰下面的一個大岩石上面,用塑料盒、哈達和塑料袋包了好幾層,挺重的。”

    (點評)雪山永遠也阻擋不了中國登山者!丈夫魂歸高山,妻子帶著骨灰完成丈夫的夙願。重傷初愈,重返巔峰,邊巴扎西完滿地詮釋了什麼叫永不放棄,什麼叫創造奇跡。14年,14座,西藏探險隊堅韌、頑強的藏族兒女,把人類最崇高的進取精神刻錄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的每一塊岩石上,每一塊雪地裏。

    九、(感人瞬間之九)“2008年5月8日9時17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頂。年輕的藏族女火炬手次仁旺姆將北京奧運會的‘祥雲’火炬高高舉起。一團以‘夢想’命名的火焰,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人類的夢想變成現實。

    2008年5月8日,中國登山隊在地球之巔成功進行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是百年奧運史上的第一次。北京奧運會,因為有了珠峰火炬傳遞而別具特色,彰顯了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奧運精神;而登頂珠峰活動,也因借助奧運會這個舉世關注的平臺,使中國人的進取精神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5月8日,登山隊員在峰頂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徽旗。新華社 發

    ──摘自新華社記者發回的《萬年冰雪映聖火 珠穆朗瑪托祥雲》

    (背景)2008年5月8日,中國登山隊在地球之巔成功進行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這是百年奧運史上的第一次,兌現了中國人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回放)5月8日1時30分,大本營向突擊營地的隊員們下達了登頂命令。19名火炬手整裝齊備,點亮頭燈,踏著黎明前的夜色向頂峰衝刺。7時20分,朝陽躍出東方,祥雲中的珠峰一片金色霞光,順利越過“第二台階”天險的隊員們,一步步向頂峰接近。

    9時11分,藏族隊員羅布佔堆用從火種燈裏引出的火種,點燃第1位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火炬。吉吉高舉火炬,走了幾步後,引燃第2位火炬手王勇峰的火炬,此後依次是第3位火炬手尼瑪次仁、第4位火炬手黃春貴進行火炬傳遞。9時17分,站在珠峰頂峰的第5位火炬手次仁旺姆的火炬被點燃,她將“祥雲”火炬高高舉起。

    歷史將銘記這一刻:人類首次在地球距太陽最近的地方傳遞奧運聖火。無論是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還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這都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時刻。

    新華社在同一時刻向全世界播發了中英文快訊,在全球獨家發佈了特約記者從地球之巔拍攝、傳輸的奧運聖火傳遞照片。

    奧運火炬在珠峰傳遞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為完成緊急任務,西藏登山學校隊員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連續跨越7028米、7790米營地,一口氣將物資運到8300米營地。在火炬登頂前夕,修路隊員不顧疲勞,連續奮戰,在5月7日這天頂著強烈的高空風、冒著被凍傷的危險堅持將道路修到珠峰頂峰。在聖火登頂過程中,背負火種燈的羅布佔堆每隔3小時就要檢查一次,小心翼翼地把火種燈安全帶到頂峰,幾乎沒有長時間的睡眠。有的隊員手腳輕度凍傷,為了參與這次活動而拒絕下撤。

    (點評)珠峰聖火傳遞,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前不可預知難度最大也是最鼓舞人心的活動。北京奧運會,因為有了珠峰火炬傳遞而別具特色,彰顯了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奧運精神;而登頂珠峰活動,也因借助奧運會這個舉世關注的平臺,使中國人的進取精神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達到了新的高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亞運中國行”登山隊因天氣原因放棄攀登寧金崗桑峰活動
· 外交部:我在印尼被困登山隊7名隊員4日安全脫險
· 駐印尼大使館3日證實:一支中國登山隊在印尼受困
· 外交部及駐印尼使館全力救援在印尼被困登山隊員
· 匈官員了解登山失蹤人員情況 四川再派隊員上山
· 中國再派優秀登山隊員搜尋失蹤的匈牙利登山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