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在主動轉變中求發展—浙江各地積極轉變發展方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6月7日電(記者 謝雲挺)記者近日深入浙江基層採訪,真切感受到這個經濟大省正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並涌現出許多變革的亮點。記者從基層採擷了幾朵促轉變的“浪花”,以管窺浙江經濟發展方式之變。

    永康:打造“雁陣式”現代五金産業集群

    浙江永康雖然只是個縣級市,但其大小五金企業有上萬家,年産值800多億元,是全國最大的五金産業基地之一。

    “如果産業發展仍停留在拼資源、拼低價、拼優惠的層次,永康的五金産業將進入一個死衚同。”永康市委書記徐建華介紹,3年前永康市就看到了五金製造業繁榮背後的危機,提出走産業優化升級之路,實現由“永康製造”向“永康創造”轉變。

    從2007年開始,這個市啟動了構建永康“中國五金總部中心”的産業升級戰略,打造以永康為核心的“雁陣式”現代五金産業集群。

    浙江三鋒工具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會飛説,前些年,永康許多企業由於受當地土地要素等方面的制約,紛紛轉移到周邊相對落後的武義縣和縉雲縣發展,而永康市並沒有像過去那樣阻止企業“外逃”,而是在當地全力建設5大普惠性公共服務平臺,吸引企業把總部留在永康,把辦公、研發、銷售、核算、展示等産品價值鏈的高端部分設在永康。

    記者了解到,目前永康全力建設的總部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五金科技創新中心、會展中心、通關中心等已形成規模。黃會飛説,原來企業的運輸、倉儲、檢測等都要靠自己完成,現在可以把這些非生産加工環節交給當地公共服務平臺來承擔,大大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僅把運輸交給物流中心一項,就能為企業降低6%左右的成本。

    永康市日益凸顯的平臺高地,不僅使得當地工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繼續穩定增長,而且吸引了周邊的武義、縉雲兩縣尋求聯合,共同打造“雁陣式”現代五金産業集群。按照實施方案,三縣到2012年要實現2000億元産值的五金産業規模,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五金産業“航母”。

    富陽:“變神不變形”創新政府管理機制

    杭州市下轄的富陽市距杭州城只有半個多小時車程,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畫的就是這個地方的山水美景。近年來,富陽以“統籌整合”理念創新政府管理機制的成功實踐,成了當地又一引人注目的“風景”。

    從2007年4月起,這個縣級市在不動機構、不動人員編制的情況下,打破部門壁壘,整合工作職能,創設了15個具有指揮協調功能的專門委員會,經過3年多實踐,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協調、管理、監督功能和運作效能,走出一條以最小阻力、最少成本向大部制平滑過渡的改革新路。

    記者了解到,富陽新設的15個“專委會”可分成統籌、執行、監督三類,包括計劃統籌委員會、城鄉統籌委員會、社會保障委員會、環境保護委員會、現代服務業發展委員會、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它並不是一個個有形的大部門,而是按照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思路,把各部門中的相同相近職能梳理出來,整合歸類組成各“專委會”。

    富陽市委書記徐文光説,各“專委會”由一位市委或市政府領導擔任主任,都有一個牽頭責任部門,由職能相關的部門組成,實行“統分結合、有分有合,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的運作模式。

    比如,他們把農、林、水利、建設、國土、交通、財政、教育、衛生等20個部門中的涉農職能梳理出來,整合歸類到城鄉統籌委員會,市農業局為主要牽頭責任部門,其他有涉農職能的部門為組成部門。凡涉及“三農”問題的工作統歸這個“專委會”管理。

    擔任富陽市城鄉統籌委員會主任的副市長王小丁用一個村整體搬遷的事例,介紹了這個“專委會”的工作特點:

    有72戶村民的洞橋鎮小塢村原在山邊的一條小溪兩旁,由於小流域常有地質災害,10年前市政府就提出整體搬遷。但由於地質災害歸國土局管,小流域治理歸水利局管,下山移民歸農辦管,農村住房特困戶補助又歸建設局管,工作終難完成。城鄉統籌委員會成立後,各部門協調順利,而且整合了多個部門的相關政策資金,使得每戶村民能得到六七萬元的政策補助,短短6個多月就實現了搬遷和新村建成入住。

    湖州:“校地牽手”建設新農村

    作為浙江省轉變發展方式試點之一的湖州市,近年來與浙江大學“牽手”,在湖州各縣(區)開展以項目為紐帶的深度合作,共建省級新農村實驗示範區。

    記者了解到,湖州市與浙大的合作,其特點是全方位的、長期的戰略性合作。從地方規劃到具體項目實施,從開發新技術到設計新體制,從普通勞動力培訓到企業家的決策諮詢等,都是雙方的合作領域。

    湖州市委副秘書長、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主任卞利強説,浙大需要把校園內各學科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湖州可以全方位提供實驗基地,雙方的合作通過一個個互利、互補的具體項目展開。

    例如,針對湖州的農、林、漁業特色,雙方共同建立了“南太湖現代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浙大派出12名教授擔任中心的首席專家,首席專家同時挂職地方行政職務,全權負責本專業領域和生産基地的新産品、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和推廣。

    據介紹,中心成立3年來,依託浙大成熟的科技成果,通過互利、互補的市場化合作,已實施了葡萄、甜瓜、蠶桑、玉米、水産、茶葉等12大“萬畝”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並開展了各類淡水魚精深加工、納米珍珠粉加工、苗木、規模畜禽養殖場治污等項目建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不僅為當地農民明顯增加了收入,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了經濟效益。

    湖州市市長助理、浙大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黨工委書記金佩華説,與湖州市以項目為紐帶互利合作,有利於學校培養適用人才,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據了解,從2007年初開始“牽手”以來,雙方搭建起9大創新服務平臺,累計合作項目591項,總投資超60億元。

 
 
 相關鏈結
· 賈慶林:轉變發展方式 在科學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 王岐山在浙江調研時強調: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