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30日電(葉鋒 羅爭光)在商品房價格高企的上海,面向“夾心層”的住房保障,終於破題了。
7月份即將參加工作的復旦大學碩士畢業生王宇,最近一直和室友一起忙著在虹口足球場附近找一套合租房。他發現,在虹口足球場周圍,稍微好一點的兩室戶月租金都在3000元以上,且仲介費需要1000多元,以後加上水電費和生活用品開支,“差不多半個月的工資就沒了”。無奈之下,王宇只好“捨近求遠”,“跨區”在楊浦區四平路附近租了一套老公房,租金每月2600元。“要是有房租低一點的房源就好了!”王宇感嘆。
在上海一紡織廠擔任機修工的安徽籍農民工李懷義則有著另外一種租房煩惱:三年來,由於房東要麼想把房子“分割”用以群租、要麼見房價“漲勢喜人”時出手售房,李懷義不得不三次搬家。他説,自己沒有戶口,買不了經濟適用房,只要能穩定地租房就心滿意足了。
王宇和李懷義的遭遇典型地折射了“夾心層”在城市中的居住困境。上海市政協日前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目前上海市中等收入群體中安居有困難的大體有三類,除了“新上海人”及外來常住人口外,還包括“至今仍租住在老公房及售後公房的戶籍家庭”和“這些家庭中新生代成家置業者”,合計總量在30萬戶以內。調查還顯示,此三類人群中有85%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公共租賃房。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的公共租賃房政策正“應聲而出”。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6月4日就公租房的相關政策向社會公開徵詢意見。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明確表示:“上海的公共租賃房將主要面向存在階段性居住困難的本市青年職工、引進人才和來滬務工人員。”考慮到公共租賃房涉及的人群廣、收入差異大,因而在申請條件中暫不設收入標準。
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認為,上海的公租房政策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把發展公租房視為長期進行的、面對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家庭的繁重任務,為此上海將設立專職專業的運營機構。
再如,在準入設計上轉換思路,不從收入而是從房子來約束申請者。上海規定了公租房面積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裝修簡單,僅滿足基本居住條件,只租不售,租金還和市場價差不太多,這就使得公租房基本“無利可圖”,使那些尋租或投機者失去興趣,從而能夠到達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在為期十天的徵詢期內,市民對公租房政策的回應、網絡瀏覽總量超過10萬人次。徵詢結果顯示,租賃價格方面,76.4%的市民贊同“租賃價格按略低於市場租金水平確定”。在“租賃總年限應為幾年”的問題上,35.4%的市民選擇“5年”,34.4%的市民選擇“6-10年”,兩者合計近70%。不少市民還提出,公租房推出初期可能遭遇供不應求的情況,希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興建、籌措房源,並健全“輪候供應”制度,保證公平公正。
“我們對公租房很期待,政府對住房保障的決心讓人看到了希望。”李懷義説,希望公租房的計劃不要打了折扣。
陳傑還認為,公租房可以完善住房市場結構,豐富住房市場選擇,尤其是規範和引導私人租賃住房市場,同時引導居民住房消費理念,從而為抑制商品住房價格與租金、實現“住有所居”打下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