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在廣西淩雲縣沙裏瑤族鄉果卜村,當地幹部在查看災情。6月27日至30日,受高空槽氣流東移影響,廣西淩雲縣遭遇自1958年有氣象資料記載以來最強的降雨天氣過程。據最新統計,淩雲縣因暴雨引發33處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岩石坍塌等地質災害,已緊急轉移受災群眾1439人。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7月2日,在廣西淩雲縣下甲鄉平懷村,孩子們從被泥石流衝斷的橋梁旁繞行。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7月2日,在廣西淩雲縣下甲鄉平懷村,一名村民扛著木頭從被山體滑坡摧毀的道路上走過。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7月2日,在廣西淩雲縣沙裏瑤族鄉果卜村,一名村民用木棍頂住房屋開裂的墻體。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