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物價形勢述評:物價大起大落 內藏怎樣玄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宇、安蓓、吳雨)讓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經銷商何衛國沒有想到的是,綠豆價格的快速變化居然改變了他打招呼的方式:“前幾個月賣得最火的時候,回家跟種地的老鄉打招呼都不問‘吃過了麼’,而是問‘種綠豆了麼’。”

    不過,如今綠豆價格已跌掉三成。老何再這麼問,都沒人理他。

    今年以來,隨著部分農副産品價格的急漲急跌,物價走勢似入迷局,形勢引人關注。為何急漲急跌,通脹會不會來?

    急漲急跌:內藏怎樣玄機?

    下跌的不光是綠豆。“5月份夏椒賣價最高,漲到每斤5元,才一個多月,就暴跌到1元多錢。跌得這麼狠還第一次遇到。”老何想不明白。

    過去幾個月來,我國一些農副産品價格呈現出近年少有的急漲急跌現象,先是粳米、玉米等糧食品種,大蒜、蔬菜、綠豆等農副産品價格大幅上漲,一時間,“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瘋”等成為流行詞彙。然而就在一個月內,據相關統計,一些前期高漲的農副産品價格又出現10%至30%不同程度的回落。

    “春節前價格高可以理解,但是進入3月份以後,節後價格比節前還高,這多少就有些不正常了。按理説,天暖了菜價應該下降,但是一些産品沒降反升,而且出現了暴漲。”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有點想不明白。

    這種波動不但讓百姓無法理解,各有關部門也就此作出了天氣波動、遊資炒作等相異的解釋。不同解釋的背後,凸顯出當前我國一些産品價格波動的複雜面貌:在氣候、供求等常規影響因素外,貨幣推力乃至政策的變化,都對物價波動産生重要影響,共同形成了一些商品價格急漲急跌的亂象迷局。

    有專家指出,物價暴漲不排除資金炒作這一貨幣因素,這正是大蒜、綠豆價格暴漲的一大原因,使本輪商品價格上漲呈現出四處冒泡的特點,當天氣轉好、炒家資金撤離後,又加劇價格下跌。

    “按下葫蘆浮起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撰文稱,這是去年過多的貨幣投放到經濟領域的表現。“就好比飯吃多了,消化不了,不是腸塞肚脹,就是胃疼腹瀉。”

    在菜價等農副産品價格波動之時,與百姓關係密切生活類價格也呈現出新走勢。近一個月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一些熱點區域房屋租賃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0%,店面租金的漲價,增加了商家的經營成本,不少商家通過提價來化解成本,這導致了一些熱點地段日常服務價格的上漲。

    此外,煤氣水電等價格也存在上漲的趨勢。渣打銀行經濟師李煒判斷認為:“未來食品對物價上漲的作用在逐步縮小,服務等非食品上漲對物價的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加。”

    通脹通縮:幻象究竟幾重?

    雖然國家統計局尚未發佈6月份的物價指數,但不少專家預計6月份CPI同比會在超過3%的基礎上繼續維持高位,人們擔心:去年貨幣的高投放,今天會否迎來通脹時代?

    “不能因為貨幣增多就判斷説一定會出現惡性通脹。”長期對物價問題進行研究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小廣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最近二十年股市、樓市等資産市場成為吸納貨幣的蓄水池,超發的貨幣會集中在資本市場,不一定會帶來商品價格的上漲。”王小廣判斷,從糧食穩産、貨幣回落、産能過剩等抑制通脹的幾大因素看,引發通脹的力量正在減弱。

    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也認為,自2008年底開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加劇了通脹預期,但是從根本上來説,通貨膨脹是由商品和服務的供求關係決定。從全球範圍來看,現在還沒有原材料産品和食品價格的上行壓力,造成食品價格上漲的國內因素也很可能不會持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去年底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雖不斷高企,但環比增勢已出現下降,通脹壓力趨緩。

    “但一個新因素值得關注,就是工資的快速上漲可能對物價産生影響,從而推高通脹。”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認為,工資提高將推動企業成本上升,而收入水平提高又會增加需求。此時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進一步加劇,為下半年通脹風險增添新變數。

    不過,當前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經濟冷暖往往在倏忽之間發生變化,王小廣認為,未來更要警惕通縮的風險。“去年刺激經濟的措施帶來了産能的擴張,如果過剩産能不能通過出口得到消化,就會加劇國內的産能壓力,這雖可成為平抑物價的重要因素,但也會持續推低價格,産生通縮的可能。”

    從外部環境來看,通縮跡象似有所隱現。就在日本政府近日宣佈把“走出通縮”列為政府當前最緊迫任務的同時,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歐元區經濟呈明顯收縮態勢,一些國家通脹率低位徘徊,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大起大落:怪圈如何破解?

    過去幾年來,我國物價水平在某些時段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大起大落現象。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例,2008年2月份一度曾達到8.7%的近年高點,但一年多之後卻又回落至負的1.8%,而目前又出現了超過3%的上漲。

    物價大起大落不符合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要採取綜合措施增加國內農産品供給,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打擊囤積炒作行為等現行常規調控手段外,還要從深層次入手想辦法,做到標本兼治,方可跳出物價大起大落的怪圈。

    熨平價格大起大落的前提是避免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歷史經驗表明,只要經濟增長不過快,物價上漲就好控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介紹,近幾年來,居民消費價格月同比只有兩次程度不同的明顯上漲:2004年7月達到5.3%,2008年2月達到8.7%。

    “這均與當時經濟增長率驟然上升有關,也均由於之後經濟增速及時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而沒有出現物價繼續高漲的後果。”劉樹成指出。

    另外專家指出,也要防止價格行政干預引起市場的波動,助推暴漲暴跌現象。“價格漲跌有自己的週期,市場往往對其有自動的調整和反應,有時對價格的行政干預,短期內解決了問題,但卻可能給日後的暴漲暴跌留下隱患。”王小廣説。

    此外,管好通脹預期也是減少價格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過高的通脹預期可能會推高通脹的自我實現,因預期而導致的行為又帶來價格的短期波動。

    管好通脹預期,一方面需要對貨幣投放規模加以合理調控,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最終提高百姓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也是管理通脹預期的應有之義。

    “本輪物價上漲之所以會受到百姓的格外關注,主要是百姓對價格上漲承受力在變弱。通脹預期上升的背後,是百姓對收入水平徘徊不前的擔心。”王小廣説。“這就需要國家認真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縮短貧富差距,增加勞動者工資收入。”

 
 
 相關鏈結
· 河北省嚴查農産品市場哄抬物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 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
· 玉樹結古鎮商業網點實現全覆蓋 物價穩中有降
· 中央企業累計向青海玉樹災區捐款捐物價值近億元
· 青海省下發緊急通知部署玉樹震區物價穩定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