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記者 陳剛)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村改革深層推進,江蘇省鄉鎮機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顯示出明顯差距。從2005年5縣91個鄉鎮進行第一批鄉鎮機構改革試點開始,江蘇省把轉變鄉鎮職能、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普遍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著力改善民生,加強民主法治,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以前到鎮裏辦件事要跑好幾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出證明、那個辦公室蓋章,還要找領導簽字等等。遇到有人不在,鎮裏這一關就得跑好幾趟。現在好了,只進一個門啥都辦齊了。”泰興市姚王鎮個體老闆梅躍説。
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介紹,這個市5年前開始的改革就是從職能轉變這個“最難啃的骨頭”入手,精簡規範鄉鎮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優化組合鄉鎮事業單位。
在2005年第一批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後,2007年4月,江蘇省又選擇23個縣(市、區)303個鄉鎮進行鄉鎮機構改革擴大試點。2009年10月,鄉鎮機構改革工作在全省推開。江蘇省以建立高效運行制度為目標,通過幹部公推直選制、領導交叉任職制、機構設置“大辦制”等管理體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一站式服務制等運行機制,為鄉鎮日常工作的高效有序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體現了扁平管理、減少層次、強化服務、提高效率的新要求。以探索鄉鎮黨政機構實行“大辦制”為例,按職能歸口設置5個左右綜合辦公室,或者設置有限的職位,實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崗、一崗多職”。鄉鎮事業單位也優化整合為5個-7個公益性服務中心,有效整合了行政資源,增強了行政效能。
鄉鎮機構職能還必須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在蘇州吳江的盛澤鎮,戶籍人口為13.22萬,外來常住人口超過17萬,為了應對外來人口急劇增多的局面,這個鎮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和計劃生育管理,專門設立政法辦公室,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司法所與其合署辦公,由政法委員統一領導,避免了分管交叉的問題;在民政和勞動保障辦公室增挂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站也都普遍強化了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進行監管的職能。
江蘇省編辦介紹,蘇南、蘇中和蘇北分別根據基本職能和本地實際,確定了不同區域鄉鎮的主要職能。通過改革,鄉鎮的職能定位更加準確,更加適應科學發展要求,鄉鎮幹部為農服務和依法行政的意識不斷增強。
通過改革,江蘇省鄉鎮機構的選人用人方式進一步得到完善。改革前,各地鄉鎮普遍存在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結構、能力結構不合理,新進人才數量有限等問題,影響了鄉鎮促進經濟發展、履行為農服務職能的能力。各地將幹部人事制度創新、搞活選人用人機製作為這次鄉鎮機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推進選人用人制度創新,“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制度在全省各地鄉鎮漸成氣候,幹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新機制逐步確立。
“剛性改革有情操作”,是江蘇省提升鄉鎮機構的活力的特色之一。在這次機構改革中,盱眙縣仇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的張步兵自願提前分流,盱眙縣和他作出一樣選擇的共有110人。這個縣對男滿50周歲、女滿45周歲不符合提前退休條件的人員,可不參加競聘、自願提前分流,由所在鄉鎮按每月200元標準發放生活費並全額代繳養老保險費,直至法定退休年齡。
江蘇各地在改革中注重以人為本,利用鄉鎮加強民生工作、社會管理和改善服務的契機,開闢新渠道、新平臺,妥善安置分流人員。同時,對分流人員明確補償政策,辦理和補繳社會養老保險,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改革政策,做到讓上崗的人開心、落崗的人放心、退休的人安心。
據初步統計,28個試點縣(市、區)、394個鄉鎮行政編制總數減少10%,實有行政人員減少7.5%;鄉鎮事業編制總數減少47.8%,實有事業人員減少38.2%。通過改革,鄉鎮機構編制明顯精簡,人員明顯優化,工作效率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