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7月15日電(記者徐超)時值“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五週年紀念日,澳門特區政府及民間團體15日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宣傳世遺文化。
5年來,特區政府制定長遠規劃,採取週密措施,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展望未來,特區政府官員及有關文化遺産保護專家表示,將進一步加大世遺保護的宣傳,同時將文化保護工作延伸到更廣泛領域。
系列活動共慶週年
為慶祝成功申遺五週年,澳門文物大使協會聯同歷史教育學會、口述歷史協會及文化遺産導遊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15日起在亞婆井前地推出喜悅傳承嘉年華,活動項目包括認識世遺攤位遊戲、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坊、走進澳門世遺五年圖片展等。現場還發行以夜遊世遺為主的“世界遺産·澳門歷史城區”明信片及申遺五週年紀念杯。
此外,特區政府文化局15日晚將開放盧家大屋、崗頂劇院和鄭家大屋等多處世遺景點,並設導遊服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2005年7月15日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崗頂劇院、民政總署大樓、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和大炮臺等,以及包括同分散建築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7個廣場空間。這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
全方位保護顯成效
回顧成功申遺5年來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特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特區政府制定了長遠保護規劃,採取系列細緻、週密的措施,對歷史城區進行全方位保護。
修繕方面,文化局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精神,5年來已完成鄭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等30多處修復工程,維護了文物建築的真實和完整。世遺專家去年訪問澳門時,充分肯定了當局世界文化遺産的保養工作。
2006年7月,行政長官頒布“澳門歷史城區”法規緩衝區的具體範圍,文化局據此嚴格監控緩衝區內建築的興建、改建或拆除情況,整體上維護歷史建築的真實和完整。
景觀整治上,當局注意保留貫穿于文物建築與周邊環境的文化脈絡,對文物建築範圍內的建築計劃通常會發出意見書,以維持文物景點、景觀乃至景區的有機一體。
除硬體修復外,當局近年為文物建築建立測繪紀錄。相關測繪與評估作為文物建築保護的根據,相關紀錄則為文物保護的具體實施奠定了科學基礎。
文保工作獲延伸
隨著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逐年推進,澳門不少未被列入受保護清單的舊建築也進入了保護視野。陳澤成表示,以“澳門歷史城區”為重心的文保工作,已拓展到世遺以外具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
以“德成按”為例,其原有建築是澳門現存結構較完整的當鋪。文化局當年組織人力考察,投入資金維修整理,基本維護了當鋪原貌,後設立典當業展示館,向公眾展示澳門昔日“當鋪”的風情。如今,“德成按”建築憑藉其“被活化的歷史”而成功入選上海世博會最佳實踐區。
陳澤成透露,文化局去年已聯絡另一典當鋪“德生按”業主,希望能參考“德成按”例子修復活用這一建築。
近年來,文化局還收到不少團體提出增加受保護文物清單的建議。陳澤成表示,雖然正在修訂中的《世界遺産保護法》沒有調整原有清單的數量,但當局會保留並妥善修復一切具價值的建築。
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譚志廣表示,成功申遺後,澳門居民的文保知識有所提升。該協會未來將加強社會調查研究,定期舉行研討會或講座,進一步促進各界重視文化遺産保護政策。
此外,特區政府也表示,未來5年將制訂校園世遺教育推廣計劃,資助文物大使協會等團體到學校開展世遺推廣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