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玉樹八問——青海省省長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玉樹八問
——青海省省長、省玉樹地震恢復重建領導小組組長
駱惠寧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新華社青海玉樹7月23日電(記者黨周 馬千里 李斌 鄒偉)100天前,突如其來的7.1級地震,使雪域高原上的玉樹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100天過去了,玉樹怎麼樣?玉樹的恢復重建怎麼樣?當玉樹地震100天到來之際,青海省省長、青海省玉樹地震恢復重建領導小組組長駱惠寧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回答了社會公眾關心的一系列問題。

    玉樹救災:“至少有9項標誌性的成果值得銘記”

    記者:玉樹地震已過去100天了。這100個日日夜夜,玉樹災區每天都在悄然發生著很多變化,您能否回眸總結一下這個令人難忘的100天?

    駱惠寧:過去的100天,是極不平凡的100天,是戰勝巨大災害、在廢墟上站立、加快建設新玉樹的100天。在這令人難忘的100天裏,我們展開了人類史上海拔最高、難度最大的大規模抗震救災行動,創造了世界災難救援史上的“玉樹奇跡”“玉樹速度”;與此同時,交叉推進災後重建工作,相繼7次召開重建工作會議,先後6次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專題彙報重建的重大問題,一方面就重建政策向國家積極建言,一方面對省內能做之事主動作為。回顧100天的日日夜夜,我們既奪取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又全面展開了災後重建的宏大工程。至少有9項標誌性的成果值得銘記。

    一是救治生命取得最大成效。累計救活1433人,搶救壓埋人員2008人,救治傷員1.1萬名。轉移到外地的重傷員3109人中,直接死於地震的僅4人;實施的1284例手術中,截肢的僅19人,因災死亡率、致殘率、截肢率極低。

    二是安置受災群眾及時有力。震後第5天,就基本實現了受災群眾有帳篷住、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病能醫治、禦寒有棉衣。在此基礎上,及時推動臨時性安置向過渡性安置轉變。國務院對受災群眾的各項生活救助政策全面落實,保障了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目前,我們正在加緊建設居民永久性住房,積極準備過冬棉帳篷等物資,確保所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

    三是重建方向和目標迅速確立。黨中央、國務院在震後第一時間就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玉樹”的重建方針。胡錦濤總書記明確要求,“在災後重建過程中,不僅要讓災區人民生産生活上一個大臺階,而且要讓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建設上一個大臺階”。按照中央確定的重建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使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再通過進一步努力,把玉樹州州府所在地建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的高原生態型商貿文化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區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地區,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玉樹的宏偉目標。

    四是重建規劃和政策基本就緒。我們堅持謀定而後動,在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災害評估、地質調查和編制《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同時,于5月下旬就基本完成了由我省負責的《結古鎮(市)重建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6月9日,國務院正式頒布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6月底前,我們陸續批准了各項專規。我們堅持“提建議和提對策”同步進行,在全力爭取國家出臺支持玉樹災後重建政策的基礎上,及時制定了我省的具體政策措施,特別是從玉樹災區實際出發,在財稅政策、社會保障、金融政策、援建援助、土地權益處置、居民住房重建及維修加固補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很多創新性的政策措施。

    五是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震後24小時基本修復了損毀的交通、通信,48小時內基本解決了通電問題,震後5天內應急性的水電路和通信全面恢復。震後第4天下午玉樹州孤兒學校率先復課,10天內各校高中班陸續復課,37天內災區所有學校全部復課,災區高考、中考順利結束,並安排5000多名中學生省外就讀。3000多個商業、郵政、金融等服務網點遍佈災區,生産秩序在較短時間全面恢復。社會管理轉入常態,社會秩序保持良好。

    六是拆除危房和清墟已過大半。震後第5天就開始部署拆危清墟工作。結古鎮已累計清理廢墟300多萬立方米,巴塘等4個重災鄉鎮公共建築危房基本拆完,今年第一批開工項目涉及地段的廢墟清運已于6月底完成。

    七是保障工程和措施落實到位。震後第8天,我們就啟動的機場至結古鎮公路鋪油、玉樹散裝水泥集散中心、建材物流配置中心等一批支撐工程相繼完成,重建急需的大宗建材購儲運提前全面展開。由我省負責的建材、運輸、電力、施工、現場調度等5項保障方案于5月中旬編制完成,相關保障措施逐步到位。

    八是重建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為加強對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4月20日我們就成立了災後重建領導小組,5月8日組建了現場指揮部。特別是注重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建立了5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了省州縣鄉四級聯動機制,實現統一指揮、條塊結合、高效運轉。二是建立了專家規劃委員會機制,對所有建設項目實行技術總負責。三是建立了重建項目管理機制,制定管理辦法,圍繞項目報審,實行省州縣聯合辦公。四是建立了民主監督機制,在發揮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專門監督作用的同時,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專家等組成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監督。五是建立了對口援建機制,採取工程總承包、交鑰匙的方式,開展援建工作。

    九是首批援建項目順利啟動。7月10日,我們在玉樹召開了災後重建萬人誓師大會,援建力量全部進場。農村住房、學校、醫院、廣電中心、僧舍、液化氣站等6類31個首批項目已正式開工,標誌著災後重建全面啟動。

    恢復重建:“今年力爭完成80%的農房重建任務”

    記者:住房重建是災區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能否請省長談談對於城鄉居民住房建設的基本思路和總體安排?

    駱惠寧: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是災後重建的重中之重。住房建設三年計劃總投資為96億元。今年,我們安排投資計劃55.5億元,佔本年度重建投資計劃的三分之一以上,要求全面實現4個重災鄉鎮和14個一般災區居民房屋的維修加固,並力爭完成80%的農房重建任務;對結古鎮,先期開工建設若干個居民小區。在實施城鄉居民住房重建規劃中,我們堅持與城鎮化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相結合,與三江源生態移民、遊牧民定居、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開發相結合,實現從單純住房建設向注重改善居住環境轉變、向注重培育新的生産生活方式轉變。重建農牧民住房,力爭做到“三打破、三體現”:打破“夾皮溝”的村莊佈局,體現配套設施的共享性;打破“軍營式”的村落規劃,體現周邊環境的相融性;打破“火柴盒”式的民居造型,體現建築風貌的多樣性。重建城鎮住房,力爭做到“四注重、四提升”:注重塑造風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注重個性特色,提升單體建築設計水平;注重色彩協調,提升建築立面裝飾美感;注重歷史傳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制定住房補助政策時,我們按照80平方米保基本的原則,為震前擁有産權房的城鄉居民每戶建設一套保障性安居房;明確家庭人口達到7人以上的,還可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同時,兼顧不同類別災區群眾的居住需求,對有戶籍、無産權房的低保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實行廉租房保障制度;對不具備建(購)房條件的其他城鎮居民,實行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制度;對“三孤”人員,把住房補助資金按人均標準交福利院、敬老院集中供養安置,最大限度地協調好各方利益。

    “十二五”末:災區生産總值比2009年翻兩番

    記者:災區把恢復重建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藏區跨越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結合起來,推出了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駱惠寧:災後重建是玉樹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堅持把國家支持青海藏區跨越發展、建設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與災後重建緊密結合起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系統推進,努力使重建過程成為玉樹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新牧區的過程,成為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過程,成為推動跨越發展與科學發展相統一的過程。

    一是在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上實現新飛躍。以城鎮化和新農村為載體,優化城鄉佈局,完善公共服務功能,積極引導生態保護區人口和分散居住人口向各類城鎮集中,實施“帳篷新生活”工程,促進生産要素聚集,促進人口相對聚集,加快推進城鎮化。同時,力爭3年內實現遊牧民全面定居和住房改造升級,基本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所有鄉村通公路,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加快建設新農村新牧區。

    二是在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上實現新突破。通過3年努力,建立覆蓋城鄉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把學校、醫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築,並注重提高教學、醫療設備配置水平,顯著改善教學條件,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功能,特別是在人均享有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指標上,確保超過災前水平。

    三是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跨越。我們堅持適度超前規劃,統籌推進恢復重建項目和發展保障項目,努力提高基礎設施對恢復重建特別是對跨越發展的支撐作用和安全保障能力,著力建設先進的市政工程體系、暢通的綜合運輸體系、穩定的電力保障體系、完善的水利和防洪體系及快捷的通信網絡體系。

    四是在加快産業升級轉型上實現新進展。我們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牧業,突出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旅遊業,積極發展特色加工業,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一産基本轉型、提質增效,二産優化結構、綠色發展,三産完善功能、快速發展。到“十二五”末,災區生産總值比2009年翻兩番;三産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達到45%,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年時間:使災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上一個大臺階

    記者:玉樹是三江之源,生態地位極為重要,請問我們在保護生態方面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駱惠寧:玉樹州所在的三江源地區,是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保護三江源既是災後重建面臨的又一個挑戰,也是中華民族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重建工作伊始,我們就把環境資源承載能力評價作為制定總體規劃、研究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著力加以推進。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我們提出堅持保護與建設並舉、環境整治和土地整理並重,走低碳重建之路,力爭通過3年時間,使災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上一個大臺階,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應對世界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一是加快生態修復。結合三江源保護和建設工程的實施,推動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全面開展綠化造林、封山育林等植樹固碳工程。

    二是開展環境整治。推進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災區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三是注重防災減災。實施地質災害防治、災區地質災害調查勘查、地質環境保障等工程,提升綜合減災能力。

    四是堅持環保施工。要求所有建設工程都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注重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環保建材。對遭到破壞的草地要進行綠化恢復,確保施工現場及周邊生態環境安全。

    文化遺産:編制實施專項規劃 建設標誌性工程

    記者:玉樹既是高寒缺氧地區,又是民族地區,我們都採取了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産?

    駱惠寧:玉樹地區素有“三江源頭、唐蕃古道、史詩之鄉、歌舞之海”的美譽,文化資源富集深厚。我們著眼于發展和提升,要求所有的規劃和設計,都要充分體現民族文化、時代特徵、地域風貌;所有的建築物、景觀、環境都要承載和滲透文化內涵;所有物質空間塑造都要挖掘和彰顯精神特質與文化魅力。我們已編制實施“文化遺産恢復搶救”專項規劃,在玉樹州府結古鎮建設博物館、康巴藝術中心等具有濃郁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工程。

    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充分運用市場機制

    記者:災後重建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也離不開市場機制的推動和促進。在玉樹這個特殊的地區,如何更有效地發揮“群眾”和“市場”兩個作用?

    駱惠寧:切實做好群眾工作,是玉樹災後重建的重點所在,直接關係到災後重建工作的順利推進。為激勵群眾發揮主體作用,我們專門出臺了《關於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加快推進玉樹地震災後重建的指導意見》,從強化宣傳教育、尊重群眾意願、推進民主決策、完善監督機制、重建精神家園、加強基層組織等14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我們將加大引導力度,把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調動起來。

    一是加強規劃政策的宣傳。通過舉辦各級各類專題培訓班、編寫宣傳提綱、發放“明白卡”,讓幹部群眾了解、吃透、用好政策,確保規劃政策的落地。

    二是積極開展感恩教育。運用新聞媒體、報告會、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弘揚抗震救災精神,激勵群眾銘恩奮進。

    三是強化群眾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尊重和引導群眾意願統一起來,發動群眾積極投工投勞,幫助災區群眾加快向現代生産生活方式轉變。

    四是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涉及群眾住房建設有關事項由村民、居民或僧人代表大會決定。發揮好民主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支持其對重建工作監督。

    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推動重建中,我們主要抓了籌集重建資金和推動項目建設兩個方面。在運用市場機制籌集資金方面,一是通過對金融機構新設網點給予財政補貼等辦法,支持金融機構進入災區;二是制定了相關辦法,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三是適度進行土地市場的開發。在運用市場手段推動項目建設方面,政府安排的重建資金主要用於住房補助、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和諧家園和生態環境建設。重建中凡能運用市場配置的都要用市場的力量來推進。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商貿市場開發、市政設施運營;動員社會力量認捐認建學校、醫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建設項目。

    對口援建:採取工程總承包、“交鑰匙”方式

    記者:對口援建是災後重建的重要手段,請省長談談這方面的工作情況。

    駱惠寧:實施對口援建,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體現了對玉樹災後重建的極大關心。6月20日國務院研究部署對口援建工作以來,我省與援建方在完善工作機制、明確援建任務、做好保障服務等方面積極作為,及時行動,推動援建工作順利進展。在明確援建任務上,我們及時與參加援建的北京市、遼寧省和4家中央企業簽署了災後恢復重建援建協議,明確了援建的區域、內容、方式和期限,也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援建將採取工程總承包、“交鑰匙”的方式,分片、分類包乾建設重建項目。同時,我省也已組織西寧市、海西州、海南州、海東地區分別負責對玉樹一般災區四個鎮的援建。在完善工作機制上,我們及時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協調委員會,建立了援建方與受建方互派聯絡員制度。在做好保障服務方面,在全力落實建材、運輸、電力、施工等保障措施的同時,我們加快蔬菜大棚及肉食品冷庫建設,協調抗震救災醫療機構繼續提供醫療服務,滿足援建人員的生活需求,確保參建人員身體健康。目前,各援建單位已成立相關指揮機構,生活基地陸續建成,施工隊伍全部進場施工,援建工作開局見效。

    玉樹百日:吹響災後重建集結號

    記者:100天,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回顧過去的100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駱惠寧:過去的100天,是驚動天地、氣壯山河的100天,是頑強攻堅、艱苦卓絕的100天,是面對災難、堅強奮起的100天!經過100天“白加黑、五加二”夜以繼日的工作,我們打贏了抗震救災的攻堅戰,吹響了災後重建的集結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玉樹是不幸的,因為遭受的巨大災難;玉樹是幸運的,因為得到的更多關懷和期待。玉樹重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罕見,面臨矛盾的複雜性和敏感性罕見,完成重建任務的繁重性和艱巨性罕見。但是,不管重建的難度有多大,責任有多重,我們都將勇敢地擔負起這一神聖歷史責任,主動接受災後重建的重大考驗,組織協調各方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苦戰三年,跨越二十年”的雄心壯志,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頑強作風,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幹精神,推動科學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諧重建,奮力奪取災後重建的全面勝利。

 
 
 相關鏈結
· 青海省省長駱惠寧看望殘疾人和玉樹地震傷殘人員
· 駱惠寧:加快防洪應急工程進度確保災區人民安全
· 駱惠寧指導抗震救災時強調抓緊推進災後重建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