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7月28日電(記者許祖華)陜西省實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3年多來,按照“應貸盡貸、方便貸款”的原則,創新工作機制,取得了階段性成績。截止到2009年底,陜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累計發放人數16萬人次,發放金額9.29億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已成為解決陜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難的主要途徑之一。
據陜西省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介紹, 2007年8月,財政部、教育部和國家開發銀行決定,在陜西及江蘇、湖北、重慶、甘肅5省市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試點。陜西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國家開發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合製定下發了《陜西省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施暫行辦法》,從貸款的原則、組織實施機構、貸款對象、貸款金額和期限及利率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規範。
針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格認定和申請集中在暑期的情況,2009年初,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陜西省及時出臺貧困生認定辦法:高三畢業生由所在中學認定;省內在校大學生由所在高校認定;在外省就讀大學生仍按2008年的認定方式認定。通過改革,初步建立了由地方中學、高校、縣級資助中心聯合認定貧困生的模式,有效緩解暑期工作量集中的情況,大大提高了貸款申辦工作效率,2009年貸款人數及金額是前兩年的2倍多。
隨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深入開展,縣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建設不能適應工作進一步開展的矛盾日益顯現。對此,陜西省教育廳決定從2010年開始,利用1至2年時間,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縣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標準化建設工作。通過標準化建設,促使縣級資助中心辦公條件、環境明顯改善,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資助工作水平明顯提升;通過標準化建設,做到科學編制資助規劃、規範資助過程管理,促進學生資助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今年6月,陜西省教育廳又開展了普通高等學校與縣級資助中心“結對幫扶”工作,按照縣級資助中心標準化建設要求,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優勢,通過對口支援,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從管理、制度、經費、技術等方面為縣級學生資助中心貸款工作提供條件保障,推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