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原“保糧”新答卷—河南夏糧連續八年增産背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7月29日電(記者張興軍 李鈞德)經國家統計局核準,2010年河南省夏糧總産量達到618.14億斤,較上年增加5.14億斤,增長0.8%;平均畝産776.6斤,較上年增長0.5%。這也是該省夏糧總産量連續8年增産,連續7年創下歷史新高。

    作為我國第一産糧大省,河南省夏糧生産緣何連創豐收神話?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試圖破譯隱藏在“中原糧倉”背後的“豐收密碼”。

    一場來之不易的豐收

    最近下了幾場暴雨,這讓柳學友格外關心玉米的長勢,每天都要到地裏查看。他説:“今年小麥完成了顆粒歸倉,如果秋糧穩産,全年的豐收就到手了。”

    47歲的柳學友是河南省息縣彭店鄉張莊村農民,今年一共種了3000畝小麥。儘管因為受到雨水和前期低溫凍害的影響,部分地塊減産,但是平均下來畝産仍然達到800斤,總産240多萬斤。

    作為一名種糧大戶,柳學友的夢想是要耕種5萬畝地。“要當上全國的麥王,那我才高興呢,那幹起來才有勁呢!”

    柳學友的故事是河南省糧食生産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在河南省浚縣王莊鄉,經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農科院等單位小麥專家實打驗收,當地3萬畝連片高産示範方小麥平均畝産611.6公斤,首創3萬畝以上連片小麥平均畝産超600公斤的全國高産紀錄。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財教授認為,河南省小麥再獲豐收,而且首創3萬畝連片小麥平均畝産全國最高紀錄,這意味著河南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持續提高,而且為我國整鄉、整縣建制開展高産創建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樣板,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了解河南夏糧生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場何等來之不易的豐收。

    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介紹,説起河南糧食生産的連年豐收,耳熟能詳的概括往往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但從去年11月中旬以後,全省連續出現多次寒潮,低溫持續時間長,全省小麥提前半月進入越冬期,造成大部分小麥冬前生長量普遍不足,全省一、二類苗同比減少1.9個百分點。

    “可以説,去年以來的天氣條件不但沒有幫上忙,而且還在添亂,由此造成小麥冬季苗情成為近年來最差的一年。”魏仲生説:“在這樣的條件下,想要獲得豐收談何容易。”

    有關專家認為,在今年我國南方先遭遇特大旱災,後又出現持續暴雨,糧食生産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農業大省河南夏糧的再次豐收,不僅及時有效地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同時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抵禦全球金融危機、應對通脹預期也具有重要意義。

    政策科技並重 豐收有了“雙保險”

    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和産糧大省,河南始終肩負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的重大政治責任。尤其在西南地區發生嚴重冬春連旱,造成當地農業減産的嚴峻形勢下,河南更是緊繃糧食生産這根弦,切實把糧食生産擺到突出位置。

    據悉,全國春季農業生産會議之後,河南省委、省政府專門制定實施了糧食穩産保收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今年夏糧總産要繼續穩定在600億斤以上,全年糧食總産要繼續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並從強化抗災能力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強化技術措施落實等方面做了具體部署。

    總結河南省夏糧生産再獲豐收的經驗,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表示,“一方面,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支撐作用,科學應對抗災減災,由此給今年的夏糧豐收上了‘雙保險’。”

    早在5月20日,我國四個重要的糧食主産省豫魯冀皖相關領導匯聚鄭州,就今年夏糧生産形勢召開座談會。鋻於當時小麥正處於産量形成的最後關鍵期,河南省在會上做出承諾:將把中央撥付的6300萬元小麥促弱轉壯補貼,全部用於幫助農民搞好小麥後期病蟲害防治和葉面施肥。

    除此之外,河南省還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77.8億元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已全部兌現到位;第一批6.3億元農機購置補貼已全部落實到位,農民購置農業機械積極性明顯提高。

    政策到位的同時,農業科技的力量也至關重要。

    據介紹,河南省今年夏糧播種面積達到7960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其中小麥良種覆蓋率接近100%,主導品種更加突出,矮抗58等17個主導品種佔到了播種面積的79%。包衣種子、精量播種、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耕、氮肥後移等高産優質栽培技術措施均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今年入春以來,為了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升級,河南省農業部門印發了2萬份麥田管理技術規程手冊,發放到全省每個農業科技人員手中,指導農民搞好冬春麥田管理。同時,全省還紮實開展了“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服務活動,加快麥田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

    由於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到今年3月底,河南省小麥一、二類苗佔到麥播面積的87%,較2月初提高近5個百分點,小麥生産總體恢復正常。

    保障糧食安全的“河南經驗”

    “糧食怎麼保?”面對這個帶有政治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課題,歷屆河南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始終將其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推進中原崛起,實現快速趕超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新一屆河南省委更是明確提出決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為代價,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各項重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服務體系,穩定提高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力推動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作為我國第一農業大省,河南省以佔全國1/16的土地,生産出了佔全國1/10以上的糧食,佔全國1/4強的小麥,不僅養活了全省近1億人口,而且每年還輸出原糧及製成品300億斤,取得了糧食總産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夏糧總産連續8年增産、連續7年創歷史新高的巨大成績,糧食生産的“河南經驗”十分重要。

    首先,河南省十分重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和提升作用。有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南的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小麥品种經過9次換代,平均畝産已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增長了近10倍,小麥良種對小麥生産的科技貢獻率達40%,位居全國第一。

    其次,河南圍繞“農”字做文章,大力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將糧食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實現了農業生産的持續增效和農民的持續增收,進而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糧食生産很重要,但種糧比較效益低,也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在糧食生産持續創造輝煌的背後,河南省曾一度面臨兩難的尷尬局面:國家要“糧票”,可縣鄉的“糧帽子”卻越戴越窮;地方、農民想要鈔票,可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紅線又不能突破。

    針對上述局面,河南給出了自己的“三農”答案:圍繞糧食、圍繞農業,做産業文章,努力把“中原糧倉”變成“國人廚房”,把“國人廚房”變成“全球餐桌”。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省農副産品加工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併發展成為河南省工業第一大支柱産業。2009年,河南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首次突破3000家,達到3027家;完成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達到4058.1億元。火腿腸、味精、麵粉、方便麵、掛麵、面制速凍食品等産量居全國首位。

    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實現了由“賣原糧”到“賣産品”、由“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的轉變。全省6000多萬農民人均從農業産業化中收益近20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相關鏈結
· 工商總局緊急通知:加強夏糧收購市場監管
· 新聞辦介紹夏糧生産和農業形勢等情況
· 工商總局緊急通知要求切實維護夏糧收購市場秩序
· 新疆夏糧收購進入高峰期 總産量將與上年持平
· 新疆夏糧收購工作已由南至北展開 整體進展順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