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8月15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平等互助 共同發展
作為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援外事業已走過一個甲子。60年來,我國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堅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無私援助,加深了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典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60年,我國通過援建項目、減免債務、開展技術合作、提供一般物資、加強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受援國建立和發展民族經濟、改善民生狀況、促進社會進步,成果豐碩,舉世見證,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尊重和信賴。在對外援助過程中,我國發展並鞏固了與受援國的友好關係,結交了一批全天候的發展中國家朋友,在國際社會中贏得了他們堅定的支持。可以説,我國的援外史,就是一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平等互助、共同發展、加深友誼的歷史。
60年風雲變幻,對外援助從未間斷。新中國歷屆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親切關懷,為援外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指引著援外創造出無數奇跡和輝煌成就。我們援建的工農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以及提供的適用技術,有力地增強了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援建的學校、醫院、飲水設施、體育館等民生工程,豐富和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我們為發展中國家培訓了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為受援國積累了珍貴的人力資源;我們派遣的醫護人員,治愈了數以億計的患者,中國白衣天使得到了受援國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60年來,我國幾十萬援外人員遠離家人,經年累月在異國他鄉艱苦奮鬥,有的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中國的真誠援助,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擔當。
60年援外之路,“中國模式”獨樹一幟。這就是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對外援助八項原則”精神為指導,堅持把對外援助看成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尊重受援國主權和意願,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切實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發展中國家,在對外援助中堅持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相待;我們始終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作為應盡的國際義務,幫助受援國建設與當地人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並與這些國家共享發展經驗,有效提升了受援國自主發展水平;我們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通力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援助實效。
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深刻影響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環境污染、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進一步凸現,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日趨嚴重,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國際援助格局正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對外援助的外部環境也日益複雜。
新時期,新征程,我國自身面臨的發展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但對外援助的使命感從未改變。60年對外援助的偉大實踐和30多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為開創援外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和保障。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援外工作會議精神,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從我國國情出發,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對外援助工作,不斷鞏固和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我國的對外援助是開放的,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在人類社會追求文明進步與和平發展的時代大潮裏,我們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為共建和諧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