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糧食安全·物價走勢
——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回應三大經濟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張曉松 鄒蘭 孟華)節能減排是否將繼續成為“十二五”規劃約束性指標?今年自然災害頻發會不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全年3%物價調控目標能否實現?正在天津出席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4日就當前經濟領域部分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節能減排將繼續成為“十二五”約束性指標
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約束性指標,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五年要下降20%左右。張曉強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節能減排仍然是一項重要內容,並將繼續作為量化的約束性指標。
根據最新數據,“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5.6%,考慮到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出現微升,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艱巨。
“為完成目標,我們將採取一切有效措施,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淘汰一批小火電、小鋼鐵、小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張曉強説。
去年,全國關停了小火電機組2617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鋼産能1691萬噸、煉鐵産能2113萬噸、水泥産能7416萬噸。為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今年9月底前,全國將再淘汰落後煉鋼産能825萬噸、煉鐵産能3000萬噸、水泥産能9155萬噸。
張曉強表示,從長遠看,降低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更應當依靠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依靠市場的手段和改革的辦法。“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特別重視與人口、資源、環境有關的産業和節能環保産業,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
談到引進外資問題,張曉強説,我國將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産能擴張類項目。
糧食市場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今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國內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情況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可以確保糧食市場不出現大的波動。”張曉強表示,今年我國夏糧産量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秋糧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長勢良好,有可能奪取豐收。如果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今年我國有條件在糧食連續六年增産的基礎上再獲得較好的收成。
張曉強強調,當前我國糧食儲備水平很高,庫存充裕,國內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8%的安全水平,對糧價的調節能力強。
談到國際市場糧價波動情況,張曉強説,國內外糧食市場關聯度較小。我國除大豆外,小麥、玉米、大米等品種進口量很小,不足國內産量的1%。由於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國內糧食價格變動基本不受國際市場影響。
張曉強承認,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糧食增産制約因素增多,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糧食餘缺空間有限,我國糧食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張曉強表示,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測和分析,著力把握好儲備糧的投放力度和節奏,加強市場監管和監督檢查,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全年CPI控制3%目標可以實現
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5%,再創新高,引起廣泛關注。張曉強表示,我國加強宏觀調控的措施針對性強,如果管理得當,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8月份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2%,鮮菜價格上漲19.2%,肉禽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對新漲價因素“貢獻”了70%左右。同時,CPI的上遊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的回落也減緩了整個物價上行的壓力。
張曉強分析指出,8月份CPI同比增長3.5%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與基數相關。在前一時期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去年同期我國CPI基數非常低。二是糧價穩步上升。近年來,國家把”三農”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治國安邦之本,逐步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使市場糧價穩步上升,影響了在CPI中佔有相當比重的食品類價格。三是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有所回升。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幅下降,今年以來價格開始回升,有的上漲了一倍,傳導到下游産品對價格産生一定影響。
張曉強説,今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管理好通脹預期,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如果管理得當,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他認為,通過調控,未來糧食價格上漲有望保持在一個合理空間;由於工業品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間;而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況下,今後三四個月再次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