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退休年齡問題”引發“延遲退休”猜想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我們對退休年齡的問題還在進行研究。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來進行研究。我們注意到國外有一些國家在研究、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國外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此前,有研究機構曾提出,鋻於我國人口壽命延長的實際情況和養老保險基金壓力,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有人因此誤以為我國即將更改退休年齡,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並引起討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9月15日對人民日報表示,我國暫時不會調整退休年齡。有關部門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遲退休”的建議,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
據介紹,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並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據了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在退休年齡方面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是退休年齡偏低與人口壽命延長的矛盾;二是女職工按不同身份執行兩種退休年齡。這在企業早已打破幹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況下難以操作,在實際工作中引發諸多糾紛;三是提前退休問題比較突出。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企業職工退休時的平均年齡只有53歲。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總量高達10.6億。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就業壓力很大。
從總量上看,今年高校畢業生有630萬人,初高中畢業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有600萬人,再加上大量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軍隊退伍人員,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總數有2400萬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約只能安排1200萬人就業。此外,我國還有1億多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
根據退休年齡的具體執行情況來看,近幾年無論男女都有一部分人沒有達到規定年齡,或提前退休,或採取內退方式。因此,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執行好現有規定。
至於養老保險基金的問題,我國在新老體制轉換的過程中,新體制需要發放舊體制下退休人員的待遇,的確給新制度確保當期的收支平衡、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帶來了一定壓力。
但是,國家已經從制度上對資金的籌集採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包括社保基金的設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等,均能夠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綜合來看,延長退休年齡並不是當前立即需要實行的政策。
對延長退休年齡,不同群體意見不一,幹部支持較多,工人多數反對
改革退休年齡涉及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記者了解到,不同群體的意見很不一致。
記者採訪發現,臨近退休年齡的幹部,不論男女,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可以適當考慮延長退休年齡。
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此類人群工作強度不是很大。隨著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狀況明顯提升,很多人雖然已到退休年齡,仍可勝任工作。一些特定行業,如醫生、教師,往往是“越老越吃香”。退休早在某種程度的確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一線工人則多數認同目前的退休年齡規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點退休。這是因為,一線工人大多體力消耗大,在職時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穩定,退休後則可以獲得穩定的養老金收入。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對一些已經內退或下崗的職工而言,都希望早點正式退休,收入還能高一些。
與此同時,許多年輕人表示,現在工作已經很難找了,如果再延遲退休年齡會使就業變得更難。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中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比例明顯增加,倘若進一步延遲退休年齡,會使企業人員的流動性減弱,影響企業活力。
有關專家表示,退休年齡不應經常調整,其確定需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並充分考慮不同群體間的公平公正。
之前有人提議,我國可以採取“彈性退休”制度。例如在美國,有一個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但實際退休年齡,員工可以根據自身狀況跟用人單位協商決定。不過,專家認為,這種方式不適合我國目前的社保制度以及財政制度,並且操作中會産生很多新的問題,短期內可行性不大。
還有專家推測,如果國家真的改革退休年齡制度,可能會從女性就業人員開始。目前,全國就業人口中女性已超過45.4%,但女職工和女幹部退休年齡不一致,部分地方還對女幹部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採取了60歲退休的辦法,由此引來一系列爭議。(記者 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