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9月16日電(記者楊洪濤、陳雯瑾)為幫助解決農民生産技能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等問題,貴州省積極探索科技為農服務新機制,實施“三百工程”一年來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從貴州省農業委員會了解到,“三百工程”是指“組織百名專家、百家涉農企業,幫扶百個村”,在鼓勵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和涉農企業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實現涉農企業、農業專家、農民和土地的有機結合,創新農科教、産學研緊密結合機制,是解決“成果轉化最後一道坎、技術推廣最後一公里”的有益探索。
據了解,“三百工程”實施的重點産業是茶葉、中藥材、蔬菜、精品水果、花卉、馬鈴薯、糧油作物、生態畜牧業等,實施該工程的地區成效明顯。遵義市余慶縣龍家鎮光明村發展以“大涼山”品牌為主的優質稻種植生産基地2036畝,經有關單位測産驗收,水稻平均畝産達630公斤,比項目實施前三年平均水平高出60公斤,畝增産值162元;安順市關嶺縣板貴鄉壩山村把“三百工程”與火龍果示範基地相結合,建成火龍果標準園120畝,通過對示範樣板測算,預計畝産可達1000公斤以上,畝産值約1.2萬元,僅此一項就可使全村農業産值翻一番。
貴州省果樹蔬菜工作站農推研究員邵宇説,“三百工程”緊緊圍繞貴州省重點發展産業需求,在尊重專家意願的基礎上,賦予了專家一定權益,對於加快貴州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規劃,貴州將在5到10年內建設1000個“三百工程”示範村,探索農業産業化經營新模式,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