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0月13日電(記者 許祖華)“羊奶鮮,雞蛋香;蘋果園,綠汪汪;太陽能,暖洋洋;沼氣凈,廁所新。”陜西省淳化縣潤鎮中學實施生態校園創新工程以後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目前,陜西省像潤鎮中學這樣實施生態校園創新工程的學校已達到10所。項目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學校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水平和能力不斷增強。
據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楊希文介紹,2005年,陜西省啟動了生態校園創新工程建設。生態校園工程緊密結合陜西農村主導産業,通過衛生廁所改造,沼氣、太陽能利用,養殖種植結合,有機垃圾回收,集雨灌溉等,把低碳環保理念應用到學校的建設中,通過種草、種果、養羊(豬)基地,形成“果-草-羊-沼”的循環經濟鏈,為農村學校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學校辦學條件和校園衛生面貌明顯改觀。
“作為陜西省生態校園創新工程首批試點校之一,我們學校立足當地實際,建成了‘果園種草,割草養羊,羊奶供學生飲用,人畜糞便造沼氣,沼氣用作師生食堂能源,沼液衝廁,多餘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料上蘋果樹,集雨節水灌溉,太陽能取暖’的‘果、草、羊、沼、水、能、網’循環經濟産業鏈,達到了節能減排、凈化環境、循環利用的目的。”潤鎮中學校長吳積軍説。
同時,生態校園建設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進行了緊密結合。與網絡應用結合,農村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新的實用生産技術,與相關的教授專家面對面交流,對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産生影響。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20多位專家教授深入到項目學校,進行技術指導。他們與農村中小學的一線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給農村孩子傳授技藝,實現了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補,使農村教師在教學觀念、知識更新、教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各項目學校還以“産學研”為依託,邀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指導,把學校作為科技推廣平臺,發揮農業協會的作用,在農村確定中心示範戶和推廣戶,建立起“大手拉大手”的科技推廣模式,使各生態校園項目學校正在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現代科技、文明、文化的集散地與輻射源,為探索新形勢下農村科技推廣模式創造出了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