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腳下展風采 鐵血丹心戍邊關
——西藏公安邊防部隊一線執勤見聞
新華社西藏樟木11月4日電(記者 羅布次仁 拉巴次仁 格桑達瓦)連日來,普降在世界屋脊的雨雪使喜馬拉雅山變成了茫茫雪海,寒風刺骨。常年駐守在這一“生命禁區”裏的西藏公安邊防官兵又迎來了嚴冬的艱苦日子。
在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腳下、在海拔5326米的“雪域邊防第一哨”、在西藏最大口岸友誼橋頭“國門第一哨”,西藏公安邊防一線官兵克服著常人難以忍受的高寒、缺氧和寂寞,以滿腔赤誠之心堅守在雪域邊陲,用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為祖國和人民站崗放哨,捍衛著國家尊嚴,被邊境地區各族幹部群眾稱為“共和國最可愛的人”。
珠峰腳下展風采
這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邊防派出所了,在派出所的警務區抬頭可見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邊防官兵們每年與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遊客打交道,工作稍有偏差,就將與世界最高峰的名字一起被傳播出去。然而,西藏定日邊防大隊珠峰派出所一直堅持用過硬作風向世人展示公安邊防官兵的良好形象。
10月31日記者來到珠峰派出所,只見鵝毛般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正在執勤巡邏的戰士們,睫毛上挂著雪花,被紫外線灼傷的嘴唇上,乾裂的傷口凝固著一道道血跡。
25歲的湖南籍士官張翼正在通往珠峰大本營1號營地入口處的帳篷裏進行查驗證件、登記資料工作,一些遊客在排隊等待。翻開遊客登記表,記者看到從9時30分到10時30分,已經有來自江蘇、上海、北京等10多個省市的64名遊客登記入冊,而國外人員也有25人進行了登記,涉及美國、德國、法國等11個國家。
張翼説,目前每天來珠峰的遊客有150人左右。執勤官兵每年4月底前後入駐警務區,11月底撤出,主要對到大本營的遊客和登山隊員進行登記檢查和管理。
警務區地處海拔5200米的“生命禁區”。一排板房、幾頂帳篷、幾塊太陽能裝置、一面迎風飄揚的國旗是其所有設施。兩場降雪後,這裡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0多攝氏度。“毛巾和牙膏都結冰了,早上洗臉時要在熱水裏先熱熱。”中尉鄔鵬説話時,嘴裏冒出一團團熱氣。
珠峰派出所所長扎西達娃説,去年4月至今年11月來珠峰的遊客達5萬多人次,其中外國遊客佔四分之一左右。儘管條件非常艱苦,但官兵們對工作從不打折扣,竭盡所能向國內外遊客提供各種便利服務。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一名戰士清理衛生時發現了一本深紅色護照,持有人叫托馬索,意大利人。考慮到丟失護照將給失主帶來極大不便,官兵們四處尋找,終於在定日縣扎西宗鄉的一家茶館裏找到了托馬索,托馬索激動地連聲感謝。此情此景,令在場的人禁不住拍手稱讚。
定日邊防大隊大隊長馬自防説,警務區官兵常年駐守在海拔5200米的地區,這裡的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40%,但他們以優質服務樹立了“不是國門、勝似國門”的良好形象。
堅守“雪域邊防第一哨”
在喜馬拉雅山北麓、在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腳下,冰天雪地之中巍然聳立著“雪域邊防第一哨”,這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公安邊防工作站——蘭巴拉邊防工作站。
蘭巴拉地處中尼邊界,藏語意為寸草不長的地方。蘭巴拉邊防工作站成立於2002年,這裡海拔達5326米,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30%,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1攝氏度。暴風雪是這裡的“常客”,狂風吹著石頭跑,一年365天中春夏秋三季只有不到60天。
11月1日記者頂著七級大風走進蘭巴拉,狂風裹著沙礫打在記者的臉上,引起陣陣刺痛。缺氧導致記者每走一步都仿佛腳踩棉花,同時呼吸和説話極為困難。可是,在蘭巴拉邊防工作站的哨崗上,哨兵迎著風雪像雕塑般屹立,帽徽在風雪中閃閃發光。
正排職參謀肖波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接受記者採訪。他説,官兵不定期巡邏,每次要步行10公里到20公里。長途巡邏要帶上帳篷、乾糧和水。冬天巡邏時,氣溫都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而每次颳起大風,人只能低頭側身緩慢前行,途中還要穿越冰川等危險地段。
“每過幾天就下一場雪,這已經是入冬的第四場雪了。”蘭巴拉邊防工作站站長白瑪旺扎説。他在警營裏摸爬滾打了15個春秋,由於常年在高海拔地區超負荷工作,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臉色蠟黃,經常吐血。
白瑪旺扎説,站部還不是最艱苦的地方,巴弄卓康執勤點海拔高達6000米,積雪最深達4米,那裏才叫艱苦呢。
由於連日降雪,前往巴弄卓康執勤點的道路被阻斷,記者只好通過監控系統與前方執勤官兵進行連線採訪。
巴弄卓康執勤點教導員王紹榮通過對講機向記者介紹,前一天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雪,伴隨大雪的是7級至8級的狂風,夜晚最低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執勤點上沒有水源,官兵們要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背雪水。好在蘭巴拉邊防工作站提前為執勤點送來了給養物資,官兵們每天能吃上西紅柿、青椒、茄子等蔬菜,帳篷內還可以用火爐取暖。
受狂風乾擾,記者與王紹榮的通話信號時斷時續,王紹榮也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但是,當他説起“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時,他的語氣斬釘截鐵。
蘭巴拉是西藏邊境地區非法出入境案件高發區,西藏公安邊防總隊加大了對這裡的信息化建設力度。2009年10月全天候監控系統投入使用至今,執勤官兵抓獲非法出入境人員14人。
站長白瑪旺扎説,在忠誠地履行職責的同時,他們也對邊民和登山隊員等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今年2月定日縣絨轄鄉村民的一輛越野車深陷雪地,3名乘客被困。邊防站得知情況後立即派出官兵進行營救。經過5個多小時的努力,村民得救了,但7名官兵的手腳和耳朵都不同程度地凍傷。
定日邊防大隊官兵來自五湖四海,包括藏、漢、回、蒙古、維吾爾等9個民族。為了守護邊防一線的共同目標,大家團結協作,戰鬥力不斷加強。“作為邊防軍人,我們的第一職責就是奉獻。”定日邊防大隊大隊長馬自防説。
友誼橋頭友誼長
在中尼國際公路邊境出口、波曲河上的中尼友誼橋頭,駐守著西藏公安邊防總隊聶拉木邊防檢查站友誼橋監護中隊。
該中隊組建於1988年,擔負著樟木口岸出境人員、交通工具的復檢和入境人員、交通工具的初檢任務,中尼友誼橋的安全守護任務,通道內的巡邏、設卡及處突任務。同時,開展打擊各種邊境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通道及口岸的正常經濟和社會秩序。
樟木口岸每天的開關時間是10時到19時。正在聯檢樓輪值的聶拉木邊檢站副站長李文彬介紹,樟木口岸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年均驗放出入境旅客近10萬人次、出入境邊民150余萬人次、出入境車輛2萬餘輛次。
“現在邊民的通關速度達到每人10秒之內,普通遊客在45秒之內,港澳遊客在15秒左右。”李文斌説,為了提高邊檢服務水平,他們針對尼泊爾出入境人員多的實際情況,採取了在尼泊爾邊民證上印條形碼的措施,以方便這些邊民出入境,使得通關速度大大提高。
“官兵執勤,語言是第一關。”監護中隊中隊長蓋家傑説,中隊積極組織官兵學習尼泊爾語、英語和藏語,並開展了“每週一句”等活動,重點挑選和培養有語言天賦和興趣的官兵,為邊民和遊客提供優質服務。
作為“國門第一哨”,友誼橋監護中隊官兵不僅加大了文明執法力度,還為邊民和遊客打造了“綠色生命通道”,在友誼橋上演繹了一幕幕感人的生死大營救和愛心接力賽。
今年5月24日,尼泊爾邊民拉珍向執勤哨兵發出求救信號,她面臨難産想回國分娩,希望得到救助。於是,一場生死營救行動就地展開,中隊立即組織醫生採取了臨時救治措施,並開通了“綠色生命通道”為其辦理出境手續,最終母子平安。7月26日,樟木村邊民央金卓嘎不滿兩周歲的孩子突發疾病,急需到尼泊爾治療。中隊立即啟用《困難旅客幫扶預案》,為一家人優先辦理了出境手續,使孩子及時得到救治。
“我們非常感謝他們,有了他們,我們就有了安全感。”在樟木口岸做了8年生意的福建個體商戶黃志輝説,原來樟木口岸環境臟亂,邊防官兵經常主動為商戶清掃垃圾、清理水溝和下水道,就連商戶吵架這樣的小事情,他們也會及時幫助調解。
“去年清明節,天氣很乾旱,我隔壁的一家商戶發生火災,中隊官兵及時趕到,用洗臉盆打水滅火。”黃志輝心有餘悸地説,如果火情得不到控制,兩棟樓可能要損失上千萬元。
中尼友誼源遠流長,聶拉木邊檢站與尼泊爾的移民局、武警、交警建立了良好的警務合作機制。聶拉木邊檢站站長蒲方愛説,他們每年都與尼泊爾各方進行20多次警務合作會晤,逢年過節雙方還開展友好活動,既促進了兩國警方的友誼,也促進了邊境穩定和地方經濟建設。
“中國公安邊防官兵很好!我們關係很融洽!”尼泊爾交警潘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友誼橋監護中隊的官兵連連豎起大拇指。
“作為一名友誼橋監護中隊的哨兵,每天站在‘國門第一哨’上,代表著國家形象,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正如21歲的禮賓哨劉強説的這樣,西藏公安邊防官兵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當代軍人的核心價值觀,以滿腔赤誠守護著邊防第一線,捍衛著國家尊嚴,維護著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