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民生科技點亮幸福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余曉潔)5年,對於科技發展漫漫之路,只是短暫一瞬。

    然而,回眸過去的5年,中國科技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不落幕的精彩。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古琴聲起,《高山流水》淌進場中,玄衣舞者化身騰挪的筆鋒,描摹中華文明;2009年,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首臺千萬億次計算機“天河一號”橫空出世,用“計算機中的珠穆朗瑪”速度引領世界;2010年,世博盛宴上,從物聯網到雲計算,從智慧交通到無障礙刷卡,7300多萬人次遊客與科技傳奇“親密接觸”。

    展望下一個5年,老百姓迫切想要了解科技將如何改變生活。

    “科技落下神秘面紗,融入人們的生活。”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十二五”時期科技發展將遵循創新導向、需求牽引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農業科技:有力支撐糧食安全農民增收

    今年全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中國為穩定世界糧食供求再作貢獻。

    糧食安全,全球關注,尤其是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耕地和水資源日趨緊張、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不利條件下,是什麼支撐了我國糧食的豐産?

    “是農業科技進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農民李錢水站在連片的稻田裏説,自己原本不信那些“眼鏡書生”,認為科技不如祖祖輩輩種田的老傳統實在。可事實卻證明自己錯了。

    拿育秧來説,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盤進行薄膜育秧,爛秧基本沒有,每畝早稻常規稻的用種量從7.5公斤下降到4公斤,大大節省了成本。

    2004年啟動實施的“國家糧食豐産科技工程”重大項目,覆蓋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省的糧食主産區,以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為主攻方向。

    7年來,累計建設豐産核心區、示範區和輻射區6.83億畝,共計增産糧食4009萬噸,每畝每年節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經濟效益589億元。

    豐糧科技工程只是我國政府科技興農的眾多舉措之一。“科技入戶”“萬畝高産創建”等項目也為糧食豐産、農民增收注入了不竭動力。

    “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加大良種良法選育推廣力度,我們提升了農業科技支撐水平。”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説。

    近3年我國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成績背後是無數農業科學家和農民的辛勞。今年80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雄心依舊。他説:“我這個‘80後’有個願望,就是到90歲還要爭取實現超級雜交稻畝産1000公斤的目標,更多地造福人民!”

    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生産世界25%的糧食。這是中國人已經創造的奇跡。不久前,我國又提出到2020年糧食生産能力再增千億斤的新目標。新的奇跡還將被中國人創造。

    新藥創制:為人民寶貴的生命保駕護航

    不久前,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取得了新藥證書。這是世界上首個獲准上市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為了這一天,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鄒全明和他領銜的科研團隊整整奮鬥了15年。

    “我國是胃病大國,胃病的治療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不理想。”鄒全明説,研製幽門螺桿菌疫苗,將實現從源頭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醫療社會價值。

    一種“多柔比星脂質體”抗腫瘤藥物由石藥集團改進載藥技術和輔料後將於年內上市。與外國同類産品“楷萊”相比,它的藥物穩定性更強,售價每支2000元,不到“楷萊”的四分之一。

    “用藥難、進口藥貴吃不起”是很多老百姓的心聲。拿不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藥物,是我國制藥企業多年來的最大隱痛。

    “藥品價格降低,不單純是錢的問題,它背後是無數條生命,可能有人拿不出這些錢,就失去了生存的機會。”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説。

    通過實施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20個品種提交新藥註冊申請,3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藥品陸續上市。其中藥品丁苯酞填補了國際腦中風治療領域的空白,開創了中國醫藥企業向世界最發達國家轉讓藥品知識産權的先河。

    2009年,甲型H1N1流感來襲,我國醫學家和科學家們一個星期拿出試劑盒,一個月內拿出疫苗。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這些疫苗家族的“新成員”不僅為“疾病防火墻”添磚加瓦,也加速了我國邁向疫苗強國的步伐。

    “藥物創新之本是惠及百姓,我們會繼續努力,讓老百姓以最便宜的價格用上最優質的藥品。”石藥集團首席技術官王金戌説。

    大飛機、高鐵、電動汽車:節能舒適出行

    金秋的上海浦東,專為C919國産大飛機準備的試飛跑道正在施工。

    C919,中國首架自行研製的大型民航客機,將於2014年首飛,2016年交付使用。用不了多久,這一中國機型將和空客、波音一樣為人熟知。

    乘坐自己的大飛機在藍天翱翔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對於一個泱泱大國而言,大飛機對整個國家戰略性産業、航空産業發展意義重大。

    “從一個個零部件攻關,到整體系統優化,可靠性、耐久性實驗,再到通過國際的適航,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萬鋼説。

    兩周前,滬杭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成為助推長三角區域發展又一強力引擎。一個月前,同一條鐵路上,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國産新一代高速動車創造了時速416.6公里的世界高鐵運營最高紀錄。

    當下,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正抓緊建設,2012年前建成通車。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正研製時速500公里以上的真空高速列車,預計10年後投入運營。

    即將開啟的“十二五”,中國速度還將繼續升級,載著國民駛入“大交通時代”。未來,中國的高鐵奇跡還將繼續帶給世界更多的驚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産和消費國,中國發展汽車工業必須要走新能源汽車之路,走電動汽車之路。預計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年産量將達到100萬輛。

    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後,給百姓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我國主要大城市70%的空氣污染來源於汽車尾氣排放。科技部等部委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目前已有25個城市加入。

    “這一工程的理念是讓民眾享受科技成果,讓公交車這類最繁忙、造成尾氣最多的汽車首先轉型,通過公交運行進行電動汽車的集中維護保養改進,最終提升産品質量。”萬鋼説。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把科技進步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密切結合起來。

    科學技術,捍衛了人口健康、保護了生態環境、維護了公共安全,點亮了百姓的幸福人生。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全會會場。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3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詳細閱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討論擬提請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的文件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開會議,討論十七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等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122個項目入選"十二五"農村科技計劃預備項目庫
· 上海世博會講述科技發展趨勢:綠色、親民、智慧
· 科技重大專項在産學研“大兵團作戰”中闖關奪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