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亞運聖火燃起世界第一網民大國億萬網民亞運激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1月14日電(記者鄒大鵬 李建平)從中國跳水運動員何衝點燃第16屆亞洲運動會主火炬那一刻起,全亞洲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同時這和平、友誼、進步之火也燃起了世界第一網民大國億萬網民的亞運激情,他們在打破了時空界限的虛擬世界裏,掀起了亞運熱潮,將奧林匹克和亞運精神廣播天下。

    網絡打造中國人全新“亞運生活”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20載歷史跨越,亞運見證了中國的翻天巨變,也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壯大:1990年,中國大眾尚不知互聯網為何物;20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趕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而到2010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4億……互聯網改變著中國,也改變著亞運。

    “通過網絡看亞運,可以拉近我與廣州的距離。”作為一名“鐵桿”體育迷,南航黑龍江分公司的段海濤打算改變從前“獨守電視到天明”的“亞運生活”——清晨,打開電腦,一邊享用早餐,一邊瀏覽昨晚比賽的精彩片段;上班路上,通過智慧手機上網查看當天比賽的日程安排;晚上的時光最瀟灑,可以一邊通過網絡觀看當時的精彩比賽,可以與全世界的體育迷“神侃”,還能把自己的觀點在博客上發佈。其實段海濤的這種“網絡亞運生活”,也是網絡時代許多普通中國人的真實寫照。

    隨著我國互聯網覆蓋範圍擴大,以及手機3G業務的應用,人們單純通過電視收看亞運節目的習慣逐漸被打破。“此次廣州亞運會對於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來説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網絡媒體必將在亞運會傳播工作中發揮重大作用。”東北網新聞中心副主任高長利説。

    目前,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新浪、搜狐、網易等國內知名網站紛紛推出亞運專題,競相採用直播、博客、微博、訪談等多種形式報道亞運。

    除了用電腦關注亞運,用手機看亞運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黑龍江省一家網絡媒體工作的李婷最近剛辦理了手機上網包月業務,“亞運會期間,我打算利用每天上班坐公交的時間收看亞運比賽,這會使枯燥的‘擠車’時光變得很精彩。”她説。

    此外,還有一些網民表示,通過網絡關注亞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最大的樂趣不是觀看而是互動,這讓他們從單純的觀眾變成了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以各自不同方式參與亞運、影響亞運。

    網民:參與亞運,我們在行動!

    對於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的公民來説,亞運會開到“自己家門口”,“不能去現場,我該做些什麼”,網絡的發展壯大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圓滿答案:從籌備工作到火炬傳遞,從理念推廣到文化傳播,只要你想通過網絡參與進來,亞運隨時歡迎你。

    伴隨著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北京天壇公園啟幕,網絡上的亞運火炬傳遞也隨之“上路”。此次亞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網易號召億萬網民:“用你的鼠標與鍵盤,將亞洲的榮耀、體育的激情、愛的傳承,通過網絡火炬傳遞到亞洲和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已經有二千多萬網民參加了此項活動。

    “雖然,我不能現場參與亞運會火炬傳遞,但是在網上看著我的網絡火炬一會兒傳到哈爾濱,一會兒經過深圳,很快便覆蓋了祖國大地,我真的很開心,能在虛擬世界實現自己的‘火炬手’夢想也是件很快樂的事。”哈爾濱網民李博説。

    隨著亞運會開幕,各種與亞運相關的新聞、評論、盤點、祝福逐漸籠罩互聯網,很多中國網民紛紛用網絡特有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亞運熱情。

    黑龍江省“90後”大學生李濤為推廣亞運知識,以自己的博客為平臺開設了亞運“文化廣場”,他説:“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我還沒出生,所以這次非常想為廣州亞運會做些貢獻,在班級同學的建議下我開設了這個亞運‘文化廣場’,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亞運,參與亞運。”

    作為“亞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亞運歌曲也在網上掀起了一陣流行風,《重逢》《日出東方》等歌曲佔據了一些音樂網站排行榜的前幾名。除了欣賞亞運歌曲,有些網民也“一展歌喉”,紛紛將自己翻唱的亞運歌曲上傳到網上,“希望用我們的歌聲表達出‘弘揚亞運文化,助威廣州亞運’的美好願望。”北京一位網民在留言中説。

    李濤等網民表示,通過網絡參與亞運會,雖然每個人的形式不盡相同,但是大家的心情與祝福是相同的——祝願廣州亞運會圓滿成功,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網絡打破種族、信仰界限助推亞運精神傳播

    為將廣州亞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亞洲體育盛會,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十分重視吸納網民智慧,從頒獎禮服設計到亞運歌曲選拔,從體育場館建設到志願者徵集,都有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的身影。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董鴻揚認為,網絡的發展壯大為收集民意提供了一個方便渠道,而我國對於網絡民意的重視,更激發了廣大網民積極參與亞運的熱情。走向成熟的中國網民,讓互聯網由最初的休閒、娛樂,走向了沉穩、大氣,逐漸承擔起民族和國家的厚重責任。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負責人田雷説,網絡傳播具有超時空性、超地域性、多媒體特性以及互動性,這些決定了網絡世界的自由、開放與平等,這與以和平、友誼、進步為宗旨的奧林匹克和亞運精神十分吻合。廣大網民通過互聯網參與亞運會,不僅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傳播方式的變革,更是社會進步的一種具體表現。

    田雷表示,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壯大,使那些過去依靠傳統媒體被動接受信息的受眾轉化為主動參與,這也滿足了廣大網民發揮創造能力和選擇能力的需求——每個人都可以很方便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任何時間欣賞自己喜愛的節目;每個人都可以發佈自己的奇特創意。

    “網絡為廣大平民提供了更多參與亞運的機會,這非常符合奧林匹克和亞運精神。”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系主任熊健説,網絡不僅打破了時空的界限,還打破了國籍的界限、種族的界限、信仰的界限、文化的界限等,無論是誰,只要有參與亞運的願望和熱情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同時,網絡也發揮了它特有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喚起了更多人通過參與體育盛會,發揚奧林匹克精神。這正是奧林匹克運動宗旨的集中體現。

 
 
 相關鏈結
· 馬來西亞媒體稱讚廣州亞運會組織工作十分出色
· 亞運會開賽第一天 中國亞運金牌突破1000大關
· 亞奧理事會總幹事:獨一無二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
· 亞運會開幕式氣象服務成功 鄭國光慰問一線團隊
·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亞運會開幕式“絕對精彩”
· 從北京到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輝煌再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