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出流通水分 ‘幹菜’自然賣‘幹價’”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談“農超對接”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雷敏)同樣品質的小油菜,在某大型連鎖超市只賣0.99元/斤,而同一時段在附近的農貿市場卻賣到1.5元/斤。在當前物價上漲的敏感時期,這樣一則與“省錢”有關的消息吸引無數眼球。
低價的秘密是這些蔬菜繞過了中間環節,直供超市終端,官方稱之為“農超對接”。除蔬菜外,水果等生鮮農産品也是直供的主要品種。
這些生鮮農産品究竟是怎樣“直達”超市的?為什麼能做到比農貿市場還便宜?“農超對接”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怎樣?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就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
四步並作一步走 “幹菜”賣出“幹價”
問:這些生鮮農産品是怎樣“直達”超市的?為什麼能做到比農貿市場還便宜?“農超對接”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如何?
答:按照一般果蔬銷售流程,從農民到經紀人、批發商、供應商,最後到超市物流採購,通常需經過4個以上環節。各類中間商的存在,使得最後的成本至少上升5%-10%。
比如在山東只賣0.1元/斤的南瓜,運到北京的農貿市場卻要賣1元/斤。主要的加價環節在流通環節,尤其是從批發市場到農貿市場的環節。現在農貿市場每平方米攤位費每月都在一千多元,自然會分攤到菜價上。而通過直採模式,農産品直接從基地到達超市賣場,原先被中間商賺取的利潤可直接轉移到農民和消費者身上。
2009年商務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開展“農超對接”,中央財政安排4億元資金在17個省區市開展試點,目前,試點項目已經全面推開,示範帶動作用明顯。
據調查,連鎖超市通過“農超對接”採購農産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這是一項政府得民心,農民得讓利,消費者得實惠的工程。
此外,實施“農超對接”中,由於超市參與農産品生産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因此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可以直接追溯到原産地,有助於保障食品安全。
據專家調查,通過推動“農超對接”,目前我國農産品經超市銷售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大中型超市生鮮農産品直供直銷比重達30%。
好事多磨 推動“農超對接”要過四道坎
問:推動“農超對接”過程中,還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答:推動“農超對接”要過四道坎。
一是“農超對接”仍處於試點階段。還沒有在全國推開,農産品通過“農超對接”銷售的比重還比較低,需要擴大實施範圍,擴大實施效果。
二是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低。農産品超市經營的基本需求是規模化,保證不斷檔脫銷,但我國農業生産環節仍以“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産為主,組織化水平較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超對接”的開展。
三是超市的進場費還比較高。生鮮經營由於技術含量高、盈利水平低,許多超市還沒有認識到生鮮經營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農超對接”的意識還有待加強,按照工業品標準對待,收取高額的進場費等各種費用,影響了“農超對接”效果的發揮。
四是農産品增值稅政策有待完善。企業購進農産品可以抵扣13%的進項增值稅的政策,但執行中存在困難。一方面,合作社往往無法開具足額增值稅專用發票。另一方面,存在地區分割。全國沒有統一的農産品收購發票,各地自行制定的發票,無法實現跨區抵扣,增加了連鎖企業的稅收負擔,影響開展農産品經營的積極性。
五年內“農超對接”比例有望翻倍
問:“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推動“農超對接”?
答:目前,全國農産品經由直採直銷銷售的比例為15%,“十二五”期間,我們希望這一數字能翻倍,達到30%左右。
為實現這一目標,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將採取以下措施:
擴大“農超對接”範圍。擴大“農超對接”實施範圍,鼓勵更多的流通企業參與“農超對接”,到農産品基地直接採購,擴大農超對接政策效果,提高訂單農業比重。繼續支持建設産地預冷等冷鏈設施,完善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
開展“農超對接”活動。我們擬會同有關部門在重點農産品産銷區,共同開展一系列“農超對接”推進活動和現場會,創造産銷對接機會,推進“農超對接”工作開展。
建設農超對接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應用互聯網等現代流通技術,建立農超對接和産銷銜接的網上交易平臺,發佈農超對接消息,實現網上對接,促進農産品大市場、大流通。
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繼續加大對“農超對接”扶持力度,完善農産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和電子交易系統。積極推動農産品增值稅等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