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峽庫區最大移民城市重慶萬州科學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失業率大降12個百分點的背後
——三峽庫區最大移民城市重慶萬州的科學發展之路

    新華社重慶12月5日電(陳二厚、姚潤豐、陳正魚)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萬州區,一個深深打著三峽移民烙印的城市。作為庫區最大的移民城市,搬遷移民26.3萬人,佔三峽移民總數的五分之一。2002年二期移民結束時,萬州結存失業人員達7.1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高達20.1%!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庫區穩定之基。2002年至今,圍繞民生這條主線,萬州堅持在移民中發展,在發展中移民,以“工業強區”戰略實現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就業和民生改善。

    如今的萬州,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由8年前的20.1%下降到7.8%。

    12個百分點的背後,是一篇破解庫區移民從“搬得出”邁向“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大文章。

    特色強工——産業突破推動“庫區空虛”蝶變

    萬州歷史上曾與成都、重慶並稱“成渝萬”,地處“黃金水道”,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

    但這座歷史上有名的商埠城市因為三峽工程發生了改變:175米淹沒線將萬州城攔腰截斷。2002年前後,為迎接庫區蓄水,萬州作出巨大犧牲,370家企業中九成關停,移民大量失業,庫區産業空虛讓人憂心忡忡。

    “移民搬遷、城市功能恢復、交通建設、産業發展、移民就業,一大堆難題擺在面前。”回憶那時情景,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吳政隆十分感慨:2002年萬州工業只佔GDP的23.3%,遠低於全國和重慶市。“如果工業上不去,産業支撐嚴重不足,就業等各種矛盾將更加凸顯”。

    破解産業空虛,必須尋求工業突破。2003年6月,萬州設立工業園區。為吸引更多外來企業進駐園區,萬州除聚集優惠政策,更著力因地制宜,在特色強工上下足功夫。

    江蘇大全集團入駐投資的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被萬州循環産業鏈吸引過來的,因為生産多晶硅需要氯氣、氫氣等原料,萬州鹽氣化工園區的企業都能提供。如今,通過採用世界先進生産工藝,大全公司在萬州年産多晶硅4000噸,而每噸綜合耗電只有同類型企業的一半左右,産品質量和生産工藝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築巢而引鳳,湖北宜化集團、江蘇紅太陽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也陸續進駐園區。

    戰略手筆構建平臺,萬州工業強勢崛起。7年來,從零起步的萬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和産出指標年年“翻番”。目前,園區已經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鹽氣化工、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以及紡織服裝、食品藥品五大特色産業。

    園區的成功突破,助力萬州連續幾年GDP增速位於重慶市第一,地方財政收入、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快速提升。

    今年6月26日,萬州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規劃,到2020年,開發區將形成60億元的財政收入和30萬個就業崗位,將成為萬州這座重慶第二大城市最大的産業平臺。

    劉小玉曾在沿海打工,由於受金融危機衝擊工廠停業。她返回萬州不久,就應聘到園區企業重慶合智思創IT公司上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我就在自己的家門口上班,待遇不錯。”劉小玉很是欣喜。

    在萬州工業園區,當年4萬多名下崗職工,如今已陸續找到新工作。“工業強區”的大平臺已成為移民就業的主渠道。

    “舍”“得”之間——讓民生陽光照耀在老百姓臉上

    皎潔的月光鋪在江面上,璀璨燈火映襯下的江水波光粼粼……隨著三峽大壩成功蓄水至175米,長江水已由夏日激蕩渾黃漸變為冬日的靜謐清澈,欣喜的萬州市民來到江邊,欣賞長江萬州版的“平湖秋月”。

    從江到湖的嬗變,讓這座城市有了更宏大的藍圖:打造未來長江上的“維多利亞港灣”,重點規劃建設好南北25公里的環湖濱江帶。

    “高峽平湖出來以後,萬州最美最有特色的就是濱江環湖區,這既是萬州最靚的一張名片,又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吳政隆説,政府在最好最貴的環湖濱江帶騰出3000畝土地,不搞房地産開發,建設公園、廣場,佈局文化藝術中心、移民紀念館、科技館等公共建築,為市民打造愜意的濱水生活空間。

    3000畝黃金地段的土地,如果搞房地産開發至少可增加100億元財政收入。而萬州在“捨棄”這份收益的同時,還將投入50億元打造親水空間。在一些地方政府大打“土地財政牌”的今天,萬州的舉動著實讓人驚訝。

    “萬州的‘舍’是為了老百姓的‘得’。”吳政隆説:“發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就是要改善民生。民生改善了,老百姓有錢了,能夠促進消費,真正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了,經濟社會發展還能從和諧中積蓄新的能量和動力。”

    “舍”“得”之間彰顯民生之大。近年來,萬州探索建立“民生倒逼機制”,用科學發展解決民生之難。

    近三年,萬州的財政支出始終堅持“民生方向”,一半以上財力投向民生,民生投入增速高於GDP和財政收入增速。今年1至10月,用於民生的支出佔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7.58%。

    只要有民生情懷,“小財政”照樣可以構築起“大民生”。近年來,萬州在庫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率先”:率先解決了城鎮移民家庭“零就業”和農村移民家庭“零轉移”問題;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考錄取人數連續12年居重慶第一;率先在全市實現鎮鄉、街道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實施扶貧項目531個,在全區117個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成功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區。

    民生所繫,發展所繫。如今,萬州又描繪了一幅更加清晰的“民生路線圖”,決定用兩年半時間辦好十件民生大事:讓全區32萬農戶三年增收萬元以上;實現鄉鎮公立醫院全覆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全覆蓋;發展微型企業3000戶以上,帶動就業3萬人以上;建成8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約1.5萬戶、4萬多人的住房困難問題……

    永恒主題——確保三峽庫區一湖清水

    萬州跨越式的發展,與庫區的環境保護有沒有矛盾?

    “當前庫區有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移民安穩致富;二是庫區生態安全,如地質災害防治,尤其要保護好一湖清水。如果産業不發展,移民安穩致富無從談起。如果不科學發展,把一湖水污染了,對不起子孫後代!”吳政隆説。

    秉承這一理念,萬州毅然實施了“騰籠換鳥”的戰略,在淘汰落後産能、關閉污染企業的同時,以新型循環産業鏈為先導,引進培育發展了一批好項目、大企業。

    隨著裝機容量2.5萬千瓦和2.7萬千瓦兩個小電站的相繼關閉,萬州區近年來已先後關閉了“三小”企業10多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完成了國家和重慶市提出的節能降耗目標。

    在萬州工業園區,所有企業的污水排放只有一個口子,一個通道,那就是政府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經統一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後,才能排出。

    一個出口,不但杜絕了企業的私排、亂排,更形成強大的“倒逼機制”,迫使企業在環保排污上下足功夫。如今在萬州,“守住一湖清水”正逐漸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並成為推動創新的嶄新動力。

    這是一張引人注目的環保答卷。2009年,萬州工業增加值是2006年的3.1倍,增幅居重慶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8.8%,增幅居重慶第一。同時,單位GDP萬元能耗比上年下降6.9%,COD和SO2排放總量比上年下降9.89%和5.81%,順利完成節能降耗目標。長江萬州段水質總體保持在Ⅱ類水平。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不符合庫區環保要求的企業,一個都不要;不符合庫區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個都不上。環保是萬州發展的底線和永恒的主題!”吳政隆説。

    現在,萬州又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綠化長江·重慶行動”之中,到2015年,長江兩岸的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68%,屆時高峽平湖“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將更加迷人。

 
 
 相關鏈結
· 三峽庫區建成船舶防污應急體系具備專業防污能力
· 三峽庫區舉行大規模地質滑坡應急救援演練
· 三峽庫區引資1235億元 對口支援工作力度不減
· 長江海事部門:長江幹線三峽庫區限制通行船舶高度
· 三峽辦在宜昌召開三峽庫區移民培訓工作座談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