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傾力築起覆蓋城鄉防災、減災、抗災"安全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來源:人民日報

    歷史罕見的早春汛、中心風力17級的強颱風、一次又一次的強降雨……的確,今年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年份。

    然而,浙江大地,千里海塘安然無恙,沿岸人民生活平靜如常。

    不獨今年,去年、前年……連續多年,浙江沒有發生一起水庫垮壩、堤防決堤事件。

    浙江,能創造這一驚人奇跡,緣于歷屆黨委、政府傾力築起了覆蓋城鄉的防災、減災、抗災“安全網”;緣于全省幹群用全新的防臺禦洪理念,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的新時代禦災壯歌。

    極端氣候現象增多,江堤海塘不勝負荷

    浙江,背倚大陸、雄踞東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個面積不大的省,海岸線和海島岸線卻超過6500公里。綿延漫長的海岸線以及起伏較大的地形地貌,為颱風肆意登陸和對流雨形成提供了天然的溫床,著名的魚米之鄉似乎隨時都會轉為自然災害之鄉。

    時常到訪的梅雨和颱風更是加劇了這種轉化的可能。浙江山區大多土層瘠薄,兼旬梅雨會使土層鬆軟坍塌,由此常常引發山洪和泥石流。而颱風登陸,沿平緩的海岸線一路襲來,風過處,往往陵岸崩坼、楫摧檣傾。

    尤其是近些年,隨著極端氣候現象增多,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颱風影響浙江的次數增多、強度增強,短時暴雨降水量屢創歷史新高。

    而浙江人盤桓的餘地已越來越小,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和財富日益集中。浙江已淹不起、澇不起……

    另一個讓人憂心的現實是:許多防臺禦洪工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工程年代久遠,設計標準低,部分山塘水庫、江堤海塘危如累卵,越來越不勝負荷。

    據浙江水利部門統計,全省有近千座病險水庫需要除險加固,其中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不能正常運行的三類壩水庫有415座,直接影響到下游6個縣級城市、700個鄉鎮街道、2400多個村莊和近1000萬人的生命財産安全;1400公里海塘經過多年運行,出現沉降變形;山區小流域防禦短時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的能力偏低,近兩萬座1萬至10萬方的小山塘猶如一盆盆滿水,顫悠悠地懸在浙江人頭頂。

    試想,若水盆傾覆,那會是什麼後果?

    1994年17號颱風在瑞安登陸,沖毀海塘500余公里,死亡1216人;

    1997年11號颱風在溫嶺登陸,毀損海塘近800公里,死亡236人……

    寧可少建幾幢樓、晚修幾條路,也要築牢“生命線”

    慘痛的教訓,為防汛防臺敲響了警鐘,也使浙江人痛下決心:寧肯少建幾幢樓,晚修幾條路,也要加緊建設防臺禦潮“生命線”。

    1997年11號颱風後,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投入50多億元,建設標準海塘1400公里。1999年,浙江再次投入110億元,建設標準江堤1200公里。此後,歷屆黨委、政府均把建設海塘、江堤視為重要使命,全省6000余公里的海岸線上,防臺禦洪的“安全網”在不斷延伸。

    與此同時,浙江啟動120多個重要城鎮的高標準城市防洪工程;對存在病險問題的1021座水庫實施“千庫保安”工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也拉開帷幕……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全面推行“強塘固房”工程。

    按照規劃,3年內,浙江將在全國率先完成三類壩水庫和重點小型二類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大幅提高全省水庫安全度;做好海塘、江堤加固維修和配套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海塘、江堤防臺禦潮能力;為避免因災倒房而造成群死群傷,將深入推進農村困難家庭的危舊房改造,引導和推動新建農房特別是沿海地區的農房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這環環相扣的工程將帶來什麼樣的效果?可恢復水庫、山塘調蓄能力33億立方米,新增興利庫容約8億立方米,增加日供水能力200萬噸,改善灌溉面積500萬畝。全省近4000萬的人口因此受益。

    這一工程,將浙江的“生命線”建設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果説之前的“千里標準海塘建設”和“千庫保安”兩大決策是浙江大災之後的“奮起”,那麼“強塘固房”的提出,則是完善防災減災體系,確保經濟社會平穩持續發展的科學決策的進一步延續。

    12月的江南,已是寒氣襲人。然而,記者在浙江省蘭溪市塔山農防加固工程工地上看到的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正在大堤上運送石料的農民張小科見記者採訪,主動湊過來説:“這項工程太得民心了。大堤修得堅固、結實,把洪水災害擋在家園之外。”

    蘭溪市委書記宋志恒介紹,這項工程總投資9.65億元,是蘭溪水利史上規模最大、百姓受益面最廣的項目。工程完成後,防洪能力將從目前的五至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9.7萬多人口和8.1萬多畝農田將得到有效保護。

    不怕“十防九空”,寧聽群眾一時罵聲,不聽群眾事後哭聲

    在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浙江不斷完善防臺禦洪機制。

    如果説,工程措施是防臺禦洪的硬體,那麼,防範機制則是軟體。浙江雙管齊下,力求“兩手都要硬”。

    時任浙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明確要求:不怕“興師動眾”、不怕“十防九空”, 寧聽群眾一時罵聲,不聽群眾事後哭聲。

    颱風、洪水變幻莫測,預警是關鍵。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浙江首先從完善“預警體系”上下功夫:颱風登陸前,省委、省政府都及時召集防汛、氣象、水利、海洋、國土等部門領導和專家進行會商,分析颱風移動路徑、風情、雨情、潮情,針對颱風影響的時間範圍、可能帶來的危害和防禦能力,提出應對思路,明確防禦重點,確定工作措施。

    與此同時,一些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也被廣泛運用到“預警體系”之中。

    走進象山縣新橋鎮東溪村,村委會辦公大樓內的視頻系統很是醒目。大屏幕上不時顯示著村裏幾個重要地段的天氣實況,並將視頻數據實時傳輸到縣、市三防指揮中心,全面實現了防汛減災指揮省、市、縣、鎮、村五級遠程視頻會商。

    目前,象山縣274個村都裝上了這樣的氣象預警顯示系統,並與各村的廣播喇叭相連接。一旦村裏小流域水位達到警戒水位,立即自動報警,並通過電視、廣播、手搖報警器等,確保農民在第一時間收到預警信息。

    浙江省水利廳廳長陳川介紹,目前,浙江已實現了防臺禦洪監測預警全覆蓋——各地均裝備了多普勒天氣雷達、天氣狀況視頻監視系統,可準確預測颱風移動路徑、登陸時間地點和風雨影響程度;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和洪水預報調度系統也配置到城鄉的各個角落,洪水預報和強降雨預警準確率達95%以上。全省還啟用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對1771個地質災害點實行巡查監測,對上千座水庫實施駐庫安全監管,提高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水平。

    陳川自豪地説,有了這些“千里眼”、“順風耳”,就可以根據颱風發展趨勢、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及時調整防禦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果斷採取應急防範措施,提前實施危險區域人員緊急轉移,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全省上下齊心協力,“五級梯次”協同作戰

    預警重在防範。那麼,一旦颱風、洪水襲來,又該怎麼辦?

    浙江還有一套完備的預案體系。

    “颱風警報發佈之時,便是預案體系啟動之時。”指著電腦上的模擬圖形,浙江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俞錫根給記者上了堂“預案體系”課:當颱風警報發佈後,省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立即發出通知,有關責任人迅速進崗到位,有關部門將緊急落實防汛物資、搶險隊伍、應急通訊、供電等各項防禦措施,對水庫、河網進行預泄預排,做好人員轉移準備。

    而當颱風生成登陸後,省委書記、省長及各級黨政領導都會親自坐鎮防汛指揮部,各地緊急封堵海塘旱閘等通道,封停內河(湖)船隻航行,暫停各類建築工地施工,關閉機場、高速公路、渡口和旅遊景區……與此同時,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滾動播報颱風動向,宣傳防臺抗臺知識;各級各類搶險組織和救災人員嚴陣以待,隨時處置危急事項;發佈人員梯次轉移命令,按受影響區域和時間等確定人員轉移範圍和時間,分批轉移危險區域人員。

    “當然,無論是預警體系,還是預案體系,最終還要靠強有力的組織去保障。”俞錫根説,浙江探索出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部門分工配合、上下分級管理”的組織指揮體系。全省實行省、市、縣、鄉鎮、村五級梯次指揮。為及時處置突發事件、提高應急指揮效率,還設立了水上、地質災害、城市防臺防洪等指揮分部,分別組織指揮特殊區域的防臺抗災工作。

    “每當颱風來臨,如同進入戰時狀態一般,全省上下齊心協力,‘五級梯次’協同作戰。”具有豐富防臺經驗的長興縣委書記劉國富講起來繪聲繪色。

    實行層級負責,確保了防臺禦洪日常管理工作有條不紊開展,使全省基層組織基本達到“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能力水平,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這一點,建德市李家鎮三溪村的幾戶村民感受最深。今年6月18日,李家鎮突降暴雨,短短三四個小時內降雨量達127毫米。淩晨4點多,該鎮防汛指揮部與三溪村幹部分成4個組到各處巡查,發現吳時復等3戶群眾屋後有山體滑坡跡象,便迅速組織18名群眾撤離。最後一名群眾剛轉移出來,泥石流就從房後窗戶直衝進屋了。大家剛喘了口氣,村民陳怡富的兒子又吵吵著回家拿些衣服,被村幹部堅決制止,強制轉移,5分鐘不到,泥石流就將他家的4間泥房沖毀了3間……

    一個個奇跡在浙江大地上誕生

    工程措施、防範機制雙管齊下,一個個奇跡在浙江大地上誕生。

    2005年7月至10月,“海棠”、“麥莎”、“泰利”、“卡努”、“龍王”5次強颱風輪番蹂躪浙江大地,次數之多,風力之強,雨量之大,影響範圍之廣,歷史罕見。

    颱風裹挾著暴雨帶來強降水,使江河湖庫水位暴漲。全省29個水文站出現超危急水位。告急!樂清、平陽埭頭、仙居下回頭和青田白岩水文站超歷史最高水位;告急!溫州市3日平均面雨量427毫米,超歷史最高紀錄;告急!寧波柴橋、舟山金塘24小時降雨達589毫米和455毫米,接近百年一遇……

    告急!告急!告急!國人焦慮的目光投向浙江。

    然而,浙江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數千里海塘在一撥接一撥的颱風面前,巋然不動;水庫庫區,群死群傷事件沒有發生;所有城區和平原地帶,沒有形成內澇……

    2007年的超強颱風“韋帕”、2009年的超強颱風“莫拉克”……儘管一撥撥颱風氣勢洶洶直撲浙江,但在堅固的堤防和嚴陣以待的浙江人民面前,都抖不起威風,只好夾起尾巴悄然遁去。

    今年,更是一個多災的年份:前5個月,浙江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約四成,防汛壓力陡增;之後,又遭受今年全球最強颱風“鲇魚”等多次颱風的影響,但浙江的水庫和重要堤壩,依然是“風雨不動安如山”……

    “鲇魚”過後不久,記者隨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浙江沿海考察,但見千里海塘巍然屹立。離海塘不遠處,耕牛在田埂上悠閒地啃著青草,一座座農家小樓掩映于綠樹叢中;而遠處浩瀚的海面上,漁船點點,水鳥翱翔。好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

    趙洪祝告訴記者,由於歷屆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在歷次洪澇、颱風等特大自然災害中,浙江沒有發生一座水庫垮壩、重要堤防決堤事件。“十一五”期間,水利工程直接減災效益達92億元,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浙江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已經取得的這些成績,這位務實的書記並不滿足,他説:“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強塘固房’工程實施力度,到2020年,浙江將在全國率先建成佈局合理、標準適宜、體系完備、功能完善、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防災減災工程體系。防禦洪澇臺能力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記者 王慧敏)

 
 
 相關鏈結
· 黃華華到廣東省氣象局調研要求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 防災減災意識在四川地震災區已經深入人心
· 國土資源部:"十一五"群專結合防災減災成果豐碩
· 展望“十二五”:我國加快構建防災減災安全屏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