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株潭試驗區“兩型發展”促使區域收穫滄桑巨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12月23日電(記者 蘇曉洲)三年前,彼此毗鄰的湖南省長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獲國家批准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試驗區。3年來,長株潭試驗區建設被湖南省視為富民強省的重大歷史機遇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大使命,在體制、環境、民生和發展方式等層面先行先試,探索創新,通過“兩型發展”促使區域經濟社會發生了滄桑巨變。

    體制越來越清晰

    體制,是區域經濟發展不能回避的關鍵點。記者從湖南省“兩型辦”了解到,長株潭試驗區先行先試,突出亮點之一是通過“頂層設計”,在體制創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省統籌,在湖南省政府領導下高規格的協調機構湖南省“兩型辦”,負責長株潭試驗區規劃編制、制定大政方針、標準和評價體系,組織重大區域性協調。市為主,長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在“兩型社會”建設中承擔著實施主體的地位,負責抓落實。市場化,則是以湖南投資發展集團、華融湘江銀行等市場化機構為主體,為長株潭經濟社會發展組織融資。

    湖南省“兩型辦”副主任陳曉紅説,在這種特殊架構下,長株潭試驗區三年間已經累計出臺了70多個文件構築的政策法制保障,率先編制了評價指標體系、“兩型標準”、節能減排體系。圍繞資源節約,長株潭實行綠色電價、試行分質供水和階梯式水價;圍繞環境保護,推動實施了環境污染責任強制性保險試點、省級財政生態補償,率先試點環境資源交易和農村環保自治及特殊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結合法制“湖南建設”,長株潭試驗區率先出臺促進行政權力“陽光化”的行政程序規定和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

    理順了體制的長株潭試驗區,作為區域核心增長極的地位日益凸顯。湖南省“兩型辦”數據顯示,以佔湖南約六分之一的土地,長株潭試驗區GDP佔全省比例高達42.6%,對湖南經濟增長率貢獻達55%。以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被視為“高端平臺”的部省合作層面為例,就有34個部委、71戶央企在長株潭試驗區佈局實施50多項改革試點,資金、技術和行政資源滾滾流入的“洼地效應”,在湖南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城市越來越宜居

    2007年,長株潭試驗區接受國家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城市群任務之初,還深受酸雨、重金屬污染、煙霾等生態問題的困擾。有學者關於把“湘江建設成東方萊茵河”的思路,看似“天方夜譚”。

    三年來,試驗區在系統規劃和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等的指引下,在環境問題上可謂打了一場翻身仗。記者在長沙市與湘潭市接合部昭山示範區等地了解到,長株潭試驗區已有525平方公里區域被劃為生態區域被定位只能“保護利用”而其中120平方公里區域被禁止開發和全面恢復原生態,長株潭試驗區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綠心”的城市群。將官員的帽子、企業的牌子和商人的票子“捆綁”在一起,以法制手段為後盾,長株潭試驗區展開了雷厲風行的污染關停行動。累計關停各種污染企業1017家,變性污染土地34.4平方公里,重金屬削減率達50%以上,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420萬噸,二氧化硫減排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減排任務。

    在試驗區以重工業立市的株洲市,市民曾經只能在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和酸雨的包圍下生活。三年來,株洲市炸煙囪、關閉污染企業、綠化美化城市和發展高科技産業、城市新興服務業,如今從聞名全國的“廢都”變成了全國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很多“老株洲”在感懷城市巨變時自豪地對記者説,我們株洲如今稱得上是座“工業生態宜居城市”。

    陳曉紅説,城市污水處理率翻番,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佔全年九成以上,城市綠地覆蓋率增長了一成多。已經建成的武廣高鐵、芙蓉大道、紅易大道和即將建成的長株潭城際快速鐵路、滬昆高鐵、長沙地鐵、通江達海的湘江航道和連接海內外更多大城市的黃花國際機場,共同構成長沙、株洲、湘潭向生態宜居城市邁進的真實寫照。

    民生越來越改善

    城市以人為本,三年來,“廣泛人群”受益於長株潭試驗區改革和探索,在城市群發展中分享到了實惠。

    在“數字湖南”框架內,長株潭成為全國唯一成功實施了同號並網的城市群,1200多萬固定電話用戶受益。今年,長株潭又成為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中唯一的城市群,未來3G網絡覆蓋,90%以上農村實現“寬帶通”,長株潭城鄉信息一體化建設將走在全國前列。

    城市群發展“乘數效應”的顯現,對長株潭城鄉群眾就業和增收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湖南省“兩型辦”有關部門介紹,2010年,三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5%以內,相對其他城市低得多的商品房價、不斷做大的安居工程、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長株潭群眾居住環境總體水平不斷改善。與試驗區獲批之初的2007年相比,2010年三市城鎮和農村居民純收入預計將分別增長1.24倍和1.28倍。

    以五大保險為基礎,以社會救助、安撫和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長株潭試驗區正在快速推進。記者在長沙縣、寧鄉縣等地了解到,在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領域,長株潭試驗區則通過促進城鄉均等化,保障失地農民利益,形成了“兩轉變一納入”“兩退出兩獲得一保留”“四變三集中”等模式,在城鄉統籌和城鄉基礎設施對接等方面取得了經驗。

    “轉方式”步伐越來越堅定

    陳曉紅認為,長株潭試驗區三年實踐,是一個“破與立”相輔相成的過程。隨著高污染、高能耗産業的淡出,長沙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方式,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湖南省“兩型辦”有關部門介紹,長株潭主導産業的“形象代言”,如今已是中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及隨之問世而奠基的國家超級計算機長沙中心。在建設“創新型湖南”的框架內,長株潭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一批戰略新興産業快速成長。在萬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創歷史新高、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猛降24%的背景下,長株潭試驗區更多的千億産業、五百億園區和百億企業登臺亮相。長株潭試驗區新興工業,呈現土地越用越少、清潔生産門檻越來越高、單位資源消耗經濟産出越來越大的發展態勢。

    在長株潭試驗區,以“虹貓藍兔”“拓維信息”“青蘋果數據”等文化産業為標誌的第三産業快速發展,文化産業增加值已經佔到GDP比重的5.3%,這在全國位居前列。據記者了解,透過這一現象,長株潭試驗區的決策者眼下更加重視知識和創新在轉變發展方式上的巨大作用。“十二五”期間,試驗區將著力推動産業、學術、研究和金融四個要素的對接合作,推行城市群一體化的知識産權保護,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等手段,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對此,很多關注長株潭實驗區的專家認為,不久的將來,長株潭試驗區在這場圍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市群“大考”中,有望交出一份為全國“探路”新發展方式的答卷。

 
 
 相關鏈結
· 長株潭城市群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在長沙拉開大幕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駐長株潭辦事處成立
· 一年之後用電視—長株潭城市群三網融合進程加速
· 長株潭城際鐵路建設正式啟動 線路全長95.5公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