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童剛:優秀國産電影偏少 票房上報“偷漏瞞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童剛:優秀國産電影偏少 票房上報“偷漏瞞虛”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記者白瀛)廣電總局電影局長童剛7日在京指出,中國電影工作者必須保持清醒的思考,要意識到2010年全國百億票房雖然構成重要的市場信號和産業指標,但並不能涵蓋電影産業和電影文化的全部內容,更不能遮掩電影産業和電影文化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的諸多問題。“面對《阿凡達》《盜夢空間》等新類型電影所形成的創作壓力,(國産電影)還缺乏根本的對策。”童剛説。

    血腥暴力惡搞低俗未杜絕

    童剛指出,目前國産優秀電影作品仍然偏少。近年來中國電影的創作總量突飛猛進,創作活力顯著增強,2010年票房過億的國産片也達到了17部,但國産影片真正能夠贏得口碑、獲得好評、全面滿足市場需要和觀眾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顯不夠。表現為文化關懷薄弱、價值呈現缺失、審美境界狹小、現實主義力作缺乏。特別是立足當下、肩負責任的現實題材作品仍處於弱勢,滿足觀眾心靈需求、引發情感共鳴、有可能形成歷史文化記憶的作品不多。

    “國産電影類型仍不夠豐富,類型電影的創作探索尚處於簡單模倣、複製的初始階段,還缺乏創造性提升和本土化轉換,多樣化、多類型、多層次的産品體系尚未形成,面對《阿凡達》《盜夢空間》等新類型電影所形成的創作壓力,還缺乏根本的對策。”童剛説,少數創作者對影片商業性的理解仍然片面,以血腥、暴力、惡搞和低俗為噱頭,急功近利、粗製濫造的現象還未能徹底杜絕;青年電影創作還沒有形成規模化和品牌效應,與市場和觀眾的溝通對接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能夠成功進入主流市場、為廣大觀眾所熟悉、擁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電影創作人才數量較少。

    童剛説,必須著重強調,電影創作不是一次簡單的市場行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價值輸出,有著獨特的文化貢獻。為此,不能單純地以影片創作數量為追求,以製片成本大小為標準,以明星、時尚、獵奇、炒作為包裝,以血腥、暴力、低俗、惡搞為賣點。

    票房收入上報“偷漏瞞虛”

    童剛指出,目前電影市場秩序亟待規範。近年來,電影票房大幅增長,影院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為我國電影産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電影市場的發育過程中,我國的電影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市場秩序亟待規範,競爭環境亟待凈化。

    童剛説,票房收入“偷、漏、瞞、虛”報的現象嚴重損害了産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公平競爭,降低了行業信譽;盜版問題,尤其是近期以來國産影片的盜版問題相當突出,影片製作和市場流通的某些環節存有嚴重漏洞,須配合有關部門下大力氣予以堅決打擊;現代化的影院和銀幕數量還是偏少,中小城市發展速度仍然滯後,不能滿足産業發展的需要和觀眾消費的需求;票房的增長和觀影人數的增長不相協調,觀眾總量仍然不夠龐大;電影市場旺季、淡季冷熱不均,差異明顯,市場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宏觀調控尚顯不足,“二八規律”的世界性難題,在我國電影市場中有明顯呈現;電影后産品開發仍被忽視,營銷意識不足,市場鏈條不夠完整;在影院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後,亟須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票價定價機制,以真正適應中國的國情需要。

    童剛説,電影局將嚴格對院線和影院的市場監控,儘快建成統一、規範、公開、透明的票房統計平臺,將計算機售票系統延伸到各影院終端,有效遏制“偷、漏、瞞、虛”的現象;嚴肅查處製作流程和發行放映流程中可能産生盜版行為的環節,聯合有關執法部門,打擊盜版現象,力爭從源頭上控制盜版問題;儘快出臺措施,規範影片植入廣告和映前廣告問題,解決觀眾和媒體反映強烈的植入廣告過多、映前廣告過濫的現象。

    國産電影國外“叫不響”

    童剛指出,目前中國電影“走出去”期待突破。隨著近年來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電影文化的對外輸出成為其重要紐帶,也體現著我國電影産業事業的綜合實力。但是,中國電影“走出去”始終欠缺力度,世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已成為困擾中國電影界多年的問題。

    其中,一是由於影片自身創作質量問題導致能夠真正做到“走出去”並“叫得響”、産生廣泛世界性影響的影片不多;二是從製片到發行環節,過度倚重國內市場的內循環,忽視國外市場的外循環,“走出去”的仲介環節薄弱,信心不足,銷售能力不夠;三是外銷渠道還不夠通暢,缺乏有針對性的營銷經驗和策略,“走出去”方法單一,觀念滯後,推動力不足。

    農民工看電影難

    童剛指出,目前農村電影放映需在調研的基礎上科學推進。2010年,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一村一月放映一部電影”的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既定目標,數字化公益放映已全面鋪開。但是,隨著全國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走上小康之路,廣大農民觀眾不再滿足於露天放映,要求改善放映條件的呼聲十分強烈。

    此外,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群體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看電影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切實有效保證廣大群眾的文化權益,是公益電影事業接下來面臨的重要課題;再有,在公益性放映中,如何調動農村院線公司和放映員的積極性與責任感,真正將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影片納入公益放映,需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和細化解決方案。

2010年中國電影:年票房過百億元 新增銀幕數1533塊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白瀛)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7日在京通報,2010年我國故事影片産量達到526部,較2009年456部增幅達15%;同時生産動畫影片16部,紀錄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種影片9部,電影頻道出品數字電影100部。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達到101.72億元,較2009年62.06億元增長63.9%。國産電影的海外銷售收入35.17億元,較2009年的27.7億元增長26.9%;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收入為20.32億元,較2009年的16.89億元增長20%;全年電影綜合效益157.21億元,較2009年的106.65億元同比增幅達47.4%。

    17部國産片票房過億

    童剛説,《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有著平民史詩風範的主流電影力作,堅持社會責任與主流情感相統一,堅持本土化的故事元素,富於時代精神和傳統美德,是中國電影實踐“三貼近”創作原則的一個重要收穫,創造了6.73億元國産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

    《讓子彈飛》《孔子》《趙氏孤兒》《山楂樹之戀》等影片,從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納養分,合理借鑒國際先進電影經驗,使得2010年的國産大片呈現出本土特色鮮明、原創力充沛、歷史與文化厚度不斷加強的嶄新氣象。《第一書記》《村官普發興》等影片突破了傳統英模題材的慣性思維,以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描述,深入展示新一代共産黨員的內心世界,拓展了電影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嶄新視野。

    “全年累計有17部國産影片超億元票房,有力地驗證了國産影片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抗衡能力。”童剛説。

    同時,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中小成本影片創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以《杜拉拉升職記》《海洋天堂》《東風雨》《人在囧途》《80’後》《決戰剎馬鎮》《無人駕駛》《戀愛通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立足本土文化、創新創作觀念、關注現實生活、貼近觀眾需求、豐富表現角度,開創了新的電影語言類型與文本樣式。

    據統計,全年有59部國産影片票房超過千萬元,其中大部分為中小成本影片。“這標誌著中國電影産業格局正在由大片壟斷向多層次、多類別、多樣化發展轉變,逐步走向豐富、合理、成熟的産品結構體系。”童剛説。

    2010年的國産紀錄電影和動畫電影也呈現出一種新的態勢,進入主流院線上映的影片數量超出往年。《海上傳奇》《永恒之火》等紀錄影片,在海外電影節贏得榮譽,在國內市場也引發關注。《夢回金沙城》為中國動畫電影開拓海外市場進行了有力探索與實踐。《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黑貓警長》等十余部國産動畫電影也開始在電影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童剛説,經過幾年來電影製片與市場的相互促進,中國電影的投資與製作呈現出正規化與多元化的良好態勢,全年526部的産量是産業化改革前的5倍多,連續8年保持增長,參與創作和投資的製片機構超過600余家,其中大部分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電影投資主體日益活躍、生産力深度激活的格局正在形成。電影生産力的不斷增強,表明社會資金對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整體前景充滿信心,為電影創作持續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年平均日增4.2塊銀幕

    童剛説,2010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達到101.72億元,在2009年電影票房增幅42.96%的強勢基礎上,同比增幅達到63.9%。産業化改革8年以來,全國城市票房增長了10倍,年均增幅超過35%。在2010年的總票房中,國産影片票房總額為57.34億元,佔全年票房總額的56.3%。正在開始形成大片拉動票房,中小成本影片穩定放映場次和觀眾流量並且有力補充票房的市場格局。

    電影市場的火熱帶動影院投資的熱潮繼續,2010年的影院建設在連續幾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大踏步前進,各地新建影院方興未艾、如火如荼,速度飛升、超出預期,成為國內外矚目的産業發展亮點。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銀幕數1533塊,平均每天新增4.2塊銀幕,全國城市影院銀幕總數突破6200塊。值得欣喜的是,2010年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廳數均達到全國新增影廳數的40%以上,影院建設取得可喜進展,電影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均衡完善。

    隨著優秀國産影片數量不斷增多,電影産業發行和放映理念的轉變,運作水平及商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影片的檔期分佈上也逐漸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除賀歲、暑期、國慶等幾個票房産出較高的傳統檔期之外,傳統非優質檔期的市場潛力也得到進一步挖掘,市場供求趨於平衡。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進入城市主流院線的國産影片260多部,即平均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國産新片上映,使許多原先空白的市場空間得到了填補和拓展,國産影片的市場佔有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基本實現 63部影片獲89個國際獎項

    童剛介紹,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總體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態勢。農村流動放映已基本完成了從膠片到數字放映方式的轉變。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村已組建農村數字電影院線240條,擁有數字放映設備42000多套,形成了遍佈全國農村的數字電影放映新格局。各地放映影片已達800萬場,全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共放映服務目標基本完成。

    童剛説,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一直以來是電影界努力的目標,2010年,我國在境外舉辦了100次中國電影展,展映國産影片578部次,中國電影展映活動所到之處,均産生熱烈反響。全年累計63部次影片在25個電影節上獲得89個獎項,《團圓》《觀音山》《鋼的琴》等影片都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重要獎項。有47部國産影片銷往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達35.17億元人民幣。除版權預售、音像、新媒體分銷等方式外,中國電影企業開始借助資本運作進入國際電影市場。博納影業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橙天嘉禾入股好萊塢傳奇影業等行為,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開闢了新的道路,對進一步加大電影業的融資力度、豐富融資手段、促進與金融業的廣泛合作開展了有益的嘗試。

 
 
 相關鏈結
· 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聽取雲南廣播影視工作彙報
· 廣電總局等三部門再次公佈舉報電話嚴查虛假報道
· 廣電總局2011年新年電影招待會在京隆重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