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二五特高壓電網建設將提速 規劃投資5000億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8日   來源:經濟日報

    1月6日,1000kV晉東南(長治)-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擴建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京召開,這項擴建工程是“十二五”期間我國特高壓電網建設的起步工程,標誌著我國特高壓電網建設加快推進。

    “在過去5年,我國實現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全面突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3條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在國際特高壓輸電領域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幹網架和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表示。

    示範工程引領技術突破

    2006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核準建設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該工程是我國發展特高壓輸電的起步工程,是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的標誌性工程,也是引領國際高壓輸電技術進步的領跑工程。工程建投運以來,連續安全穩定運行736天,實現了雙向、全電壓、大容量輸電,經受了雷雨、大風和高溫、嚴寒等惡劣條件考驗。該工程的建成大大增強了華北、華中電網之間的電力交換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截至2011年1月5日,該工程累計送電209億千瓦時。其中華北火電送華中130億千瓦時,替代運煤420萬噸;華中水電送華北79億千瓦時,節約用煤25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94萬噸。2009年冬季,華中地區供電緊張,通過該工程日均送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天輸送標煤1.6萬噸,有效緩解了華中地區煤電運緊張矛盾。

    該工程的示範意義不僅在於驗證了特高壓交流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的能力,全面體現特高壓輸電的技術和經濟優勢,而且該工程作為目前全世界運行電壓最高的輸電工程,開發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技術,實現了科研攻關、工程設計、設備研製、成套設計、運輸安裝、調試試驗和調度運行的全面自主化。

    2010年7月,向家壩-上海±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建成。該工程投運以來,為上海輸送綠色清潔電能並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迎峰度夏保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後續特高壓工程中,錦屏-蘇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經獲得核準並開工建設;淮南-上海特高壓工程完成建設準備,具備開工條件;錫盟-南京特高壓工程完成設計專題研究。

    1000kV晉東南(長治)-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擴建工程建設則是繼特高壓交直流試驗示範工程之後的又一新的重大挑戰,預計2011年底全面完工,工程連接華北、華中兩大電網,擴建後的輸送能力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我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分佈不均衡的特點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環境容量對發展煤電的限制,決定了我國需要將數量巨大的能源遠距離輸送,需要在已有能源傳輸途徑上開闢新的高效率、低能耗的輸能途徑。與傳統的輸電模式相比,特高壓輸電具有輸送容量大、送電距離長、線路損耗低、投資用地省等突出優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十二五”期間,我國預計新增裝機近5億千瓦,期末達到14.4億千瓦左右;全社會用電量新增近2萬億千瓦時,達到6.1萬億千瓦時。

    為保障能源需求,我國將加快建設晉陜等煤電基地,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流域大型水電基地,以及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江蘇等多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15年,以上煤電、水電、風電外送規模將分別達到1.5億千瓦、5000萬千瓦和6000萬千瓦及以上。這些大型能源基地與東中部負荷中心的距離一般都在1000公里到3000公里甚至更遠,尤其風電是典型的間歇式、隨機性電源,必須通過特高壓大電網實現電力大規模、遠距離外送和大範圍消納,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勢在必行。

    根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立足於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優化電力結構佈局、保障電力可靠供應,“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規劃投資5000億元,將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4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4.3億千伏安,到2015年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幹網架和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電網將繼續加強創新,通過集中資源開展組織科研攻關、設備研製、設計優化、標準體系建立等工作,為特高壓技術實現大規模工業化運用打好基礎。李予陽 林火燦

 
 
 相關鏈結
· 世界首條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將擴容一倍
· 世界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將擴容一倍至500萬千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