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30日電(記者張鶯)喧鬧的籃球場、咝咝燃燒的炭火盆、叫喊著跑過的孩童、添柴的女人、騎著摩托車返鄉的男人……1月29日下午,天色漸暗,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的一處庫區移民安置新村,平凡樸素的生活下面,涌動著春節特有的“幸福”味道。
在南寧通往都安的高速公路終點處,一片山坳中掩映著數排整齊的白色樓房,周圍的群山一時也有了生氣。通往村子的道路相當靜謐,走進村口則聽到裏面傳來陣陣歡呼聲,有人在打籃球。這裡是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鄉南江村南新移民點,居住著75戶300多名樂灘水電站庫區移民,主要為瑤族和壯族群眾。
從2005年搬到這裡,他們在新土地上統一規劃建房,或種桑養蠶,或外出打工。移民點隊長藍宏説,2010年10月,當地搞新農村建設,政府出錢幫他們建了籃球場,房屋之間的道路修成了水泥路,告別了以往又臟亂又不平的沙土路。
21歲的周籌是村裏的大學生,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就讀。記者來到村裏時,他正在和村民們一起打籃球。新球場讓他非常興奮,這可以讓他在寒假期間一顯身手,不再像去年那樣整天“宅”在屋裏。
“這是熱身,每年正月初一,縣裏移民局會組織11個移民點組隊搞籃球比賽。”藍宏説,這幾年他們的過節方式漸漸趨於“時尚”,打牌喝酒淡化了,籃球反而佔了上風。
整村搬遷移民,藍宏等人從百旺鄉來到地蘇鄉,落戶南江村。從移民的流離到如今的祥和,他們靠政府的扶持,更靠自己的勤勞。在政府移民補償基礎上,村民們貼錢貼力,在山坳裏建起了聯排的兩至三層樓房。去年,政府又出了一部分資金把房屋外墻統一刷成雪白,並點綴上壯族特有的“壯錦”花紋,安置點更顯亮麗。
藍宏告訴記者,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老人和婦女在家種桑養蠶。和以往的生活比起來,現在雖不算富貴,但也好過了許多。“只要勤奮勞動,在哪都好。”藍宏説。
天逐漸黑了下來,籃球場邊的火堆聚集了不少老人和小孩烤火。兩輛摩托車突然駛進巷子停在一旁,人群頓時起身。原來是韋禮和韋濤兩兄弟騎著摩托車從廣東返鄉回來了……
41歲的壯族漢子韋禮穿著皮褲,連著脖子的毛線帽把頭包裹得只剩下鼻子和眼睛。停穩摩托車,他來不及卸下車後的年貨,開始揉著腰,給圍過來的鄉親們散煙,他的弟弟韋濤則一下子斜躺在了沙發上,60多歲的母親站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看看這個望望那個……
“今天早上6點多從廣東茂名出發,除了中午吃飯,騎了整整一天,肩膀疼得厲害。”韋禮説,他和弟弟在廣東打工6年,這是他第3次騎摩托車回家過年了。騎車只需花費約70元的油費,坐汽車則要花好幾百元錢。
買肉買菜、貼對聯、喝酒、烤火聊天、打籃球……藍宏説,壯族和瑤族群眾早已從內心將春節當作自己的節日,將其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移民村的春節樸素簡單,他們享受節前的歸鄉團聚,同時商議節後的啟程,伴著巷子裏飄出的肉香和酒香,百姓幸福的感覺也隨之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