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水利扶貧試點5年解決114萬多人飲水安全問題
新華社貴陽2月12日電(記者周芙蓉)水利部首個地區級新農村水利扶貧試點——貴州省銅仁地區試點工作開展5年來,夯實了水利基礎設施,大幅度提升供水保水能力,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水利扶貧成果,114.23萬人、137萬頭大牲畜和362所中小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探索出一條符合貧困山區實際的水利扶貧道路。
記者從水利部正在此間召開的貴州省銅仁地區水利扶貧部省聯席會議上了解到,5年來,銅仁地區水利扶貧試點共投入39.78億元,通過實施水源工程、農村飲水安全、灌區改造等9大類工程建設,銅仁地區初步形成了“以蓄為主,蓄、引、提相結合;小型為主,中、小、微相結合;灌溉為主,灌溉、發電、供水相結合”的區域性工程體系。
據水利扶貧試點監測評估組監測,5年來,銅仁地區98個鄉鎮實現了集中式供水,農村自來水通水率達到68.3%,高出試點前32.84個百分點;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從試點前的0.36畝提高到0.59畝;以電代燃料農戶由22.8%上升到33.6%;森林植被面積較試點前增加了1138平方公里,提高了6.3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從試點前的1700元提高到2742元。全區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受洪、旱、澇災害影響人口較試點前減少了35.32萬人。
銅仁地區是貴州“老、少、邊、山、窮”貧困山區,區內為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脆弱,山高谷深,水低田高,耕地分散且多為坡耕地,大多數坡地無水利設施依託,工程性缺水嚴重。試點開展前,“十天不下雨就旱,三天連下雨就澇”是當地的真實寫照。
銅仁地區行署專員李再勇説,5年水利扶貧,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區以蔬菜、花生為主的經濟作物,以茶葉、水果、中藥材為主的經濟林木,以豬、牛、羊及特種野豬、大鯢、山雞為主的生態養殖業加快發展。隨著農業生産方式的轉變,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大量增加,農村經濟不斷活躍,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根據銅仁地區第二輪水利扶貧規劃,未來5年,試點將投入100多億元資金,圍繞水源工程、農田灌溉工程、城鄉供水工程、病險水庫改造、防洪保安工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農村河道綜合整治、水電及農村電氣化和部門共建水利等9類項目開展,新建中型及小(2)型以上水庫41座,解決136.9萬農村居民、35.56萬農村中小學師生飲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