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力度促改革惠民生
——專家解讀今年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工作安排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江國成)國務院辦公廳17日公佈的《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確了今年醫改主要任務。今年是我國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三年任務的攻堅之年。今年的醫改主要任務安排有哪些特點?能給億萬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惠民力度空前加大
根據《工作安排》,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和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力爭達到70%左右,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對此,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孟慶躍教授認為,今年,無論是政府的投入水平,還是就醫補償標準的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這既表明前兩年的改革基礎比較好,也説明政府決心更大、方向更加明確。
孟慶躍説,大幅度提高醫保補助和有關報銷標準體現了政府對人民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視,也是鞏固醫改成果、深化醫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經過兩年改革,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繼續加大投入是鞏固這些改革成果的需要。制度和機制等方面的深層次改革需要更大的成本。前兩年的醫改投入部分用於基礎性建設,今後加大投入可以使全體城鄉居民從醫改中享受到更多的實惠。
制度創新帶來更多福音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説,今年的醫療衛生改革有許多創新之處。例如,許多重大慢性疾病治療費用高、患者家庭負擔大,而現有報銷額度難以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擔。
為此,今年的醫改計劃明確要“積極開展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以省(區、市)為單位推開提高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保障水平的試點,並在總結評估基礎上增加試點病種,擴大試點地區範圍。抓緊研究從醫保、救助等方面對艾滋病病人機會性感染治療給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他説,對一些疾病的門診救助規定救助對象必須承擔醫療費用的一部分。這個門檻的設置使一些困難患者因為付不起個人應付的部分不得不放棄治療。現在,政府表示要“逐步降低、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探索開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試點”。這對許多低收入患者是個福音。
他認為,不斷擴大的保障範圍和水平有助於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孟慶躍表示,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績效考核等方面,今年的醫改實施方案比較具體。
在鄭功成看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等關係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擁有足夠的醫務人員是向患者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前提。
更加注重基層和基本保障
孟慶躍説,與前兩年相比,今年醫改主要任務中“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其核心地位得到明確。
《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確保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保障水平顯著提高;確保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開,新的運行機制基本建立;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同時,我國今年將妥善解決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問題;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範圍;積極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參加職工醫保;促進失業人員參保。
在大幅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標準的同時,今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25元,而上一年的標準為15元。
積極穩妥凸顯複雜性和長期性
鄭功成説,醫改是世界性難題。目前我國的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戰略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積極穩妥的醫改戰略也凸顯醫改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要實現醫改的中長遠期目標需要耗時數十年乃至更長時間。
孟慶躍表示,醫改牽扯的利益方比較多,醫療需求也很特殊,改革註定是複雜和艱巨的,因此不會一蹴而就。
在談到醫改成果和城鄉居民的期待之間存在一定落差時,鄭功成認為,我國醫改起步兩年來,醫療保障主要是用於“補缺”和“補低”,農村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的保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還不及職工和事業單位的保障水平。
對此,孟慶躍説,醫改前三年的重點工作是加強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對不同層次和不同區域的機構的居民影響是不一樣的。
不過,他們認為,國家醫改的終極目標是惠及所有城鄉居民。隨著未來不斷加大投入,全體城鄉居民將會從醫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