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將分別於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將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討論。
過去的5年,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國家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下一個5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的關鍵5年,我國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發展舉世矚目。
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在兩會前夕,我們採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許多代表、委員為來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充滿自豪,歡欣鼓舞,更對未來5年發展的美好藍圖充滿信心,意志堅定。
強基礎、調結構、惠民生,是大家談論的高頻詞;從“極不平凡”走來,向“重大機遇”邁進,讓“中國故事”經久流傳,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以前住的草棚屋和石條瓦房,現在只能在我們的京族博物館裏看到了”
夯實農業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元宵節剛過,廣西東興市京族三島的京族人又開始出海打魚了。在島上的大道兩旁,一棟棟獨具民族特色的小別墅不時躍入記者眼簾,許多村民家的院子裏停放著小汽車,其中不乏“奔馳”和“寶馬”。
“以前住的草棚屋和石條瓦房,現在只能在我們的京族博物館裏看到了。”作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唯一一名京族代表,東興市尾村黨支部書記蘇明芳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個曾經過著“靠海吃海”、“以魚換糧”貧窮生活的少數民族,如今已成為我國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
“過去的5年是京族人不斷走向富裕的5年,也是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蘇明芳説,京族人充分利用與越南接壤、語言相通的優勢,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現在,機械化漁船代替了傳統的手劃竹排,生産效率極大提高。村民的海産品收購、加工和銷售已形成完整的産業鏈。蘇明芳還帶領村民們發展旅遊業,村民們開起了眾多餐館、旅店、商城,大都發家致富了。
蘇明芳説,“今後,來京族三島旅遊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我們村要繼續平整島上的水泥路面,逐步完善基礎設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不僅暢遊美麗的十里金灘,還能領略京島獨具神韻的海洋民族文化。”
糧食“七連增”,收入“七連漲”,8年八個中央一號文件……代表委員説,“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戰略思想不斷豐富發展、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加快完善、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城鄉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5年。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産業發展中最嚴重的問題仍是農業基礎薄弱。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糧集團董事長尚金鎖説,“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帶來的生産要素價格上升,加速了農村和農業生産要素的流失,給農業生産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必須從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這個階段性特徵出發,統籌兼顧,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村公路投資規模年均增長30%,創造了世界電力建設的新紀錄,高鐵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許多代表委員驚嘆于“十一五”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的同時,提出“十二五”期間加強西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2010年春季百年一遇的西南大旱中,重慶的降雨量、江河來水量比2007年特大春旱少三成,災害損失卻降低了三成。”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江津區水務局副局長白麗莎説,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重慶近年來下大力氣加快水利發展,為防洪抗旱起到了關鍵作用。
白麗莎同時也表示,由於水利建設歷史欠賬多,水資源開發難度大,重慶工程性缺水的問題依然突出。為此,她建議中央財政要加大對重慶等西南省市的骨幹性水源工程及中小型水庫的投入力度。
“過去5年,新疆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利時機,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新疆阿勒泰地委書記張漢東説,“‘十二五’時期,我們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重大項目建設,包括農田水利、交通運輸體系、城市基礎設施等。”
“貢獻稅收、貢獻精品鋼材,但決不‘貢獻’污染”
向自主創新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活力,轉型升級持續發力
“過去3年,我們河北鋼鐵集團淘汰落後鋼鐵産能520萬噸。同時,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大量緊缺的高端産品研發取得重大突破。比如汽車面板、高級管線鋼等,目前我們已具備了等級涵蓋98%以上規格的汽車用板生産能力,西氣東輸二期工程也大量使用河北製造的高級管線鋼。”談起結構調整優化,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顯得信心滿滿。
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面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許多代表委員認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向節能減排要推力,向自主創新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活力。
王義芳説,“面向‘十二五’,河北鋼鐵集團面臨轉型發展和跨越趕超的兩大機遇,甩掉‘産能爭第一’的思想包袱,確立‘效益爭前列’的發展思路,實現産品升級換代,培育多元産業優勢,實現由大到強的新跨越。”
同在鋼鐵産業,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董事長李曉波把視線更多地投向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上。他頗有感觸地説:“山西經濟依資源而生,結構單一、能耗高、生態壓力大,調結構、轉方式是唯一齣路。‘十一五’期間,太鋼投資82億元,實施了87項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實現了廢水、廢酸、廢氣、廢渣、余壓餘熱的高效綜合利用,能耗、水耗,各類污染物的排放大幅下降。”
李曉波表示,“‘十二五’期間,太鋼要繼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貢獻稅收、貢獻精品鋼材,但決不‘貢獻’污染,要乾乾淨淨進入世界500強!”
“隨著氣候變暖問題引起全球關注,節能減排早已是大勢所趨。”説起節能減排,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工商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打開了話匣子。“‘十二五’期間,國家已把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這是黨中央從國際形勢的新變化以及我國發展的新特徵出發,作出的科學判斷和戰略決策。對新能源和建築節能産業的企業來説,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實現技術和産品升級,我相信在未來5年,新能源、節能産業必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伴隨著我國軌道交通的大發展,我曾就職的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獲得了飛速發展的強勁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南車總裁助理李志軒説,過去5年,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培育了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了完善的自主創新平臺,實現了掌握世界一流的技術、生産世界一流的産品、建成世界一流的基地的戰略目標,完成了産品由直流到交流、由技術引進到出口海外的升級換代。
吉林省吉林市素有“中國化工搖籃”之稱,底子厚,卻也面臨轉型難的尷尬。然而,如今的吉林市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基礎好。“十一五”期間,吉林市城市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83.4億元,城市生態環境大為改善。
“要把過去的老工業基地建成現代産業基地。”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市市長張曉霈説,我們調整了發展思路,過去經常講“工業立市”、“農業立市”,現在我們説只有環境能“立市”。
“探索出一條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
惠民利、幫民富、保民安,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2%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3%,從就業規模持續增長到社會保障安全網更加結實細密,過去5年的民生清單,提升著人民的幸福指數,也溫暖著代表委員的心。
“我們要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承諾,更讓代表委員振奮不已。
“近年來,重慶以‘城鄉統籌’‘內陸開放’‘五個重慶’為抓手,探索出一條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完成了從經營城市到經略城市的跨越。”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監察局副局長杜黎明看來,經營城市是將城市看作經濟單位,著眼于經濟利益,經略城市是將城市看作社會整體,著眼于全面協調發展,而只有發展好經略城市,才能真正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杜黎明認為,重慶的實踐探索促進了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管理體制機制的完善變革,也對我國實現從“GDP增長”向“包容性增長”的發展戰略轉移具有積極的示範和借鑒意義。
“和諧社會,民生為先。政府必須堅持把惠民利、幫民富、保民安作為頭等大事,財政資金主要投向民生保障,社會事業重點改善民生需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宜春市市長龔建華説,“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改善民生首先要順民意,不能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想當然而為之。”
他介紹説,宜春市採取設立書記市長信箱、開闢政務網站、辦好“在線訪談”等舉措,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確保民生工程按民意規劃、順民心立項。“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對民生問題越來越關注,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作為政策的執行者,我們是與群眾直接打交道的人,更要時刻把民生問題當作頭等大事。就宜春市而言,我們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力爭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1%;未來5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5萬人,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我老家在農村,過去5年,國家和地方的惠農政策很多。我們村從去年下半年起,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60元養老金,去年底我的父母領到了720元錢,那個高興勁啊,簡直無法形容。”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説,“農村推行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真正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她説,“‘十二五’期間,我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強對幼兒園、學前教育的規範和管理,出臺一系列的幼兒園、學前班辦園和辦班的標準,包括對場地和設置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以及校車安全標準的要求等等。”(綜合記者李波、劉鑫焱、劉文波、韓立群、卞民德、謝建偉、侯琳良、劉志強、冀業、趙梓斌報道)
中央政治局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草案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審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稿。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 >>>詳細閱讀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西氣東輸工程惠及西東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19日電(記者賀佔軍)東海之濱的兔年新春,喧鬧而不失溫馨。許多人或許不曾想到,這份安寧的守候者之一,竟是來自西部浩瀚沙漠中的一股股國脈之氣。在這裡,即便是除夕之夜,西氣東輸工程的天然氣生産也不會“放假”,辛勤的生産者們每天要保證純凈的天然氣沿著4000多公里的“能源動脈”向東而去……
西氣東輸工程是“十一五”期間我國建設的特大型基礎設施。截至目前,塔裏木油田已累計向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超過760億立方米。其中,2010年塔裏木油田向西氣東輸供氣158億立方米,已連續3年保持生産、輸送天然氣100億立方米以上,國內80多個大中型城市3億多人口從中受益。 >>>詳細閱讀
廣東“十二五”規劃:如何給百姓期待的“幸福”
新華社廣州2月21日電(記者車曉蕙)“幸福廣東”正在成為廣東全省上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熱詞。廣東省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為未來5年各項工作的核心。更多關注和保障民生,成為廣東各級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給老百姓增添“幸福”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正在加快出臺,力度前所未有。按照2011年廣東全省支出預算安排,教育預算最高,其後的幾個大項支出依次是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事務、交通運輸、農林水事務以及醫療衛生,財政預算支出明顯向民生領域傾斜。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