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2011全國兩會述評:抓住機遇 為中國贏得更好未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2日   來源:人民日報

抓住機遇,為中國贏得更好的未來
       
——二〇一一年全國兩會述評之一

    2011年的全國兩會,註定非同尋常。

    2011年的中國,正處於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替點:“十一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二五”航船即將啟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節點:本世紀頭20年的中國發展關鍵期,已經“賽程過半”;正處於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接續點:“三步走”戰略前兩步已經邁過,正向第三步目標闊步前進。“交替點”、“關鍵期”、“攻堅期”……當“中國號”列車帶著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果快速駛入新的里程,黨中央再次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10天前,當5000多名代表委員,迎著初春的陽光上路,帶著群眾的期待匯聚京城時,從中央到基層,從國內到國外,人們也在問:群眾的期待能否上升為國家的意志?重要的戰略機遇,我們能否抓住用好?2011年,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出發……

    10天來,代表委員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從宏觀戰略到微觀發展,從發展方式到社會保障,從熱點問題到不太被關注的話題,無論是慷慨激昂的發言,還是理性平和的建言,無論是觀點的“碰撞”,還是計策的殊途同歸,不同“聲音”的背後,卻表達著共同急切的心聲——

    “抓住機遇,為中國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這是戰略機遇期,也是戰略挑戰期——

    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握髮展的機遇

    “一個10年,成就巨大。再抓住一個10年,國家會怎樣,我們會怎樣?”兩會期間,一個網絡論壇上,有網友發問。經濟更發達、國力更提升、生活更幸福……提問引起的暢想,是對未來的期許,是對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期盼。

    兩會上,“機遇”一詞,也讓代表委員既備感振奮,更備覺緊迫。

    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真抓實幹,奮起直追,在全國競相發展的態勢中奮力“趕”與“轉”,實現“好”與“快”,中西部地區代表委員信心滿滿——

    “彎道超越”,是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代表對湖北抓住機遇的“路徑規劃”。雖然與沿海地區在發展上有差距,但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起跑線一樣。

    “把貴州的工作搞上去,説一千道一萬,關鍵要靠幹。”面對發展機遇,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代表強調一個“幹”字。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抓住戰略機遇期,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則是東部發達地區激揚的主調。從城鎮化到産業升級,從創新驅動到人才支撐,跨越起跳,其力已積,其勢已蓄,其期已至——

    “十二五”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江蘇要打造自己的“黃金髮展期”,江蘇省省長李學勇代表説。這個先發省份為自己的“十二五”定下了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0000美元等目標。“進一步開創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新局面。”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代表如此表示。

    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戰略挑戰期。“有矛盾,就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湖南邵陽市市長郭光文代表認為,我國目前所處的矛盾凸顯期和黃金髮展期,在一定條件下,兩者是互通的。快速發展同時,如何實現質與量的統一、快與好的統一、物與人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經濟總量攀升,如何搶佔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這些,都是代表委員思索的重點。

    “從來就不存在‘一帆風順’、‘吃現成飯’的所謂發展機遇。經驗表明,所謂機遇從來都是由成功應對一系列危機,實現對危機的轉化而來。”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這樣理解戰略機遇期。

    無論會內會外,這已是一個基本共識——我國發展正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保持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才能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為中國的發展贏得更好的未來。

    這是國家發展所需,也是民生福祉所在——

    穩定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堅決維護社會穩定,一心一意謀發展。”在人民網的《兩會手冊》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校長李文閣代表工整地寫下寄語。

    這樣的寄語,也是代表委員共同的心聲。

    “改革開放30多年,正是由於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環境長期相對穩定的發展機遇,我國才實現了歷史性變化。”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新奎委員説。

    在新世紀的頭一個10年,也是因為我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才為我們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機,綜合國力舉世矚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下一個十年,如何繼續保持發展的良好勢頭,如何備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局面,如何不斷弘揚前一個十年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重點。從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到完善社保體系,從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到降低高企的房價……很多提案議案背後,都是係連民生、關乎穩定的重大問題。

    “有穩定的大環境,才有企業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國家所需,也是企業所需。”——來自中國移動安徽公司的鄭傑代表如此説。

    “老話説,家和萬事興。從村裏到國家、社會,只有把各種關係協調好,才能穩步發展。”——來自湖南耒陽龍塘鎮龍形村的伍冬蘭代表如此説。

    代表委員背後是13億人民。一個穩定的環境,不僅是國家發展所需,也是廣大群眾福祉所在。在上海一家電腦公司工作4年的趙軼,提起現在的生活感慨萬千:在安定、團結、和諧的大好局面下,我們年輕人才有可能展示才幹,規劃和實現自己的美好未來。“社會發展人心思定,動蕩不安,最終遭殃的還是咱們老百姓。”互聯網上,網友們有著同樣的認識。

    抓住戰略機遇期,首要的任務,仍然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不自滿、不懈怠、不折騰,不僅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未來中國的關鍵所在。今年兩會上形成的這種共識,也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穩固思想基礎。

    這是發展轉型期,也是改革攻堅期——

    用變革拓寬邁向美好未來的大道

    機遇從不會給因循守舊的人帶來奇跡。過去的實踐表明,只有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才能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用變革求發展。

    “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兩會內外,代表委員,幹部群眾,表達著這種堅定信念,積極建言獻策。

    如何繼續以金融危機衝擊帶來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找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人大代表、浙江紹興市委書記張金如有感而發:從過去30年持續高速增長,到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紹興的經濟曾一夜間遭遇巨大困難。但他們變危為機,倒逼了“轉型升級”,提升發展品質,終於迎來了“陽春三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總經理楊繼學為央企支招:“央企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更應注重通過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

    如何以破解經濟“兩難”,設法找到發展的“兩全”之策?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建言:通過調整分配關係實現均衡共享式增長,應對高物價、高房價和高成本“三高”;用“民工荒”拐點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行業,向中高端産業的轉變。實施積極的城鎮化戰略,使城鎮化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

    如何以更加明確的“民生”指向,導引社會管理的創新舉措,贏得了社會建設的各項突破?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開放團組活動上宣佈:“十二五”時期,山西將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讓轉型跨越發展的成果惠及民生。”

    如何以災後重建為新的契機,實現科學佈局、後發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委書記羅強的體會是:立足特色産業資源優勢,立足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優勢,立足低碳城市創建領先優勢,立足生態環境優勢,實現發展機遇中的“高位求進”。

    “未來10年,中國要在改革、發展、穩定中尋求一個最好的平衡,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進程,獲得更好的發展結果。”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委員這樣歸納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用變革推開機遇的大門,用發展贏得中國更好的未來。”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心聲,道出了人民群眾的期待,也反映了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大勢。  

 
 
 相關鏈結
· 兩會綜述:在應對挑戰中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
· 兩會代表委員通過網絡表達對日本地震海嘯關切
· 臺籍代表委員:把台灣同胞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
· 代表呼籲簡報資料集中閱覽免分發 低碳開兩會
· 兩會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中國民主政治的獨有魅力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為“質量強國”戰略建言獻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