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受專訪談穩定與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8日   來源:人民日報

    剛剛閉幕的兩會對“十一五”時期政府工作的輝煌成就、基本經驗以及“十二五”的目標任務進行了重要闡述。在新的起點上,如何處理好穩定和發展之間的關係,保持社會穩定對改善民生有著怎樣的意義,成為社會各界十分關心的熱點。對此,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接受了獨家專訪。

    社會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壓力,為什麼我們能夠比較好地處理複雜的形勢,並取得一系列成就?

    李忠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穩定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和條件。黨和國家大力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在繼續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切實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從而使國家和社會從總體上保持了穩定態勢。全國各族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對於確保“十一五”規劃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記者:“十一五”的民生指標全部完成,我們的綜合國力空前躍升、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在這個過程中穩定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忠傑:事實證明,改革、發展、穩定是現代化建設大局中三個關鍵性的棋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保障。改革也好,發展也好,都離不開穩定。

    只要回顧一下以往五年計劃或規劃的完成情況,我們就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性的現象。迄今我們已經實施了11個五年計劃或規劃。凡是政通人和,政治不折騰,社會不鬧騰,五年計劃或規劃就能順利完成;凡是政治折騰、社會鬧騰的,五年計劃或規劃的實施就受到影響。如,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不僅完成得很好,而且提前完成。但1958—1962年“二五”計劃,許多重要工農業産品産量都遠遠低於計劃指標。國民經濟年均增長只有0.65%,最低年份為負31%。“三五”計劃期間,1967、1968年的社會總産值和國民收入都是下降的。1971—1975年的經調整後的“四五”計劃綱要,主要經濟指標有將近一半沒有完成。到改革開放之後,國家有序發展,各個五年計劃或規劃總體上都完成得很好。

    記者:“十二五”規劃綱要對改善民生有了“路線圖”、“時間表”,如何保障這些“路線圖”、“時間表”能夠順利實施?

    李忠傑: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需要黨的堅強領導,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需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同時,也仍然需要繼續保持社會的穩定。穩定,才能將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建設上,防止和減少各種無謂的干擾;穩定,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防止人民群眾的利益受損失;穩定,才能促進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保持整個社會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穩定,才能有效抵制敵對勢力的滲透、干擾和破壞,防止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動蕩;穩定,才能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著力點

    記者:穩定和發展的結合點、著力點在什麼地方?

    李忠傑:人民,是我們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實現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更加關注民生,更加注意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同樣,穩定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民,穩定也要依靠人民。社會長治久安,經濟持續發展,民生問題就能持續有序地得到改善,群眾利益就能得到穩固可靠的保障。人民群眾對穩定問題有了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自覺,社會穩定也就易於實現。

    注重民生,人民群眾就有更大的發展積極性;注重民生,社會也就更宜於保持穩定。在某種意義上,穩定和發展,無論從其目的還是結果來説,都可以通過改善民生而實現有機結合。所以,抓住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重要著力點。

    記者:“十二五”這樣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如何去利用和維護?

    李忠傑:“十二五”時期,我們仍然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我們充分利用,也需要我們精心維護。發展,就是利用,而穩定,就是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

    維護穩定,要靠黨的堅強領導,靠政府的有效服務和管理,靠法律法規的嚴格規範,靠道德的調節和約束,靠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和支持。當然,更要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沒有人民群眾的統一認識,沒有廣大人民的積極參與,可靠和持續的穩定是難以實現的。

    維護穩定,基礎在於發展。所以,我們仍然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牢牢抓住不放,努力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健康發展、安全發展。

    記者:展望“十二五”,可以預見老百姓能得到怎樣的實惠?

    李忠傑: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上,可以預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的能力將有進一步的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將會繼續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將有普遍較快的增加,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將有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將會明顯改善,人民得到的實惠將會更多,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會有新的提高。我們一定要為此而共同努力。(記者 杜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